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央视《焦点访谈》点赞这趟23年票价没涨的“慢火车”

20-06-18 18:44 来源:中国铁路 编辑:杨亚楠

  随着高铁动车成为旅客出行的首选,对很多人来说绿皮火车已经成了记忆。平均时速只有四五十公里、每站必停的绿皮普快列车,与时速高达300多公里的高铁相比,自然是慢了许多,所以大家都把这种绿皮火车称为“小慢车”。

  在贵州境内有这么一趟公益性的“小慢车”,它的编号是5629/5630次,从1993年以来就一直在贵州大山深处一路穿行,服务于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如今,这趟“小慢车”也为当地抗击疫情、盘活当地经济贡献着力量,为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农村市场提供交通保障。

  张承凤在贵州遵义第一人民医院做护工,他们家曾是遵义桐梓县同盟村的贫困户。两年前,随着当地的扶贫搬迁,她和家人搬到了桐梓县桐楚大道易地扶贫安置点,成为了楚米镇马元岩社区的居民。就业培训后,她很快就找到了在医院担任护工的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她晚上在医院照顾病人,早上,就会乘坐5630次火车回家。

  5630次列车每天上午从遵义出发开往重庆,相同时间里,与它对开的5629次列车从重庆出发返回遵义,票价低是张承凤选择乘坐这趟火车的原因。张承凤说:“坐火车只要5块钱,坐班车要30多块钱。”

  5630次列车沿途要经过25个站点,这些站点多设置在沿线的深山区。为了方便沿线的居民,这趟列车站站停。对于小站上车的旅客,可以先上车、再买票。

  截至2019年底,贵州省完成了18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修建了946个移民安置点,其中几个安置点就在5630次列车沿线,张承凤这样的新移民成为了这条线路上的新旅客。

  松坝站是5630次列车停靠的一个乡村站,住在附近的村民们都从这一站上车,他们多是坐着这趟火车去县城卖菜。

  杨银素是遵义泗渡镇松杉村的村民,她一直坐这趟火车去卖菜。每天,在这趟车上都会有一些像杨素银这样的菜农,他们把这趟火车称作“农民车”。

  为了能坐火车去县城卖菜,6点多,杨银素就到自家的菜地里去摘菜了。杨银素家所在的泗渡镇气候适宜,拥有万亩良田,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乡镇,家家户户都栽种蔬菜,杨银素也有两亩菜地。尽管村里也有个小菜市场,但菜在家附近既不好卖,也卖不上价钱,所以,村民们都到几十公里外的桐梓县城去卖菜。

  杨银素说:“这个火车已经开了很多年了,火车票才两毛钱的时候,我们就坐这个火车了,那时候我才七八岁。”

  5630次列车开通于1993年,杨银素坐这趟火车卖菜已经有20多年了。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渝黔两地都严格执行防控措施,高铁、客运等大部分交通都按下了“暂停键”,但作为川黔线上唯一的绿皮火车,5629/5630次列车一直没有停运。

  受疫情影响,杨银素有3个月没有去外面卖菜,最近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慢火车上的客流开始逐渐增多,杨银素和乡亲们又可以坐火车卖菜了。因疫情而寂静行驶在渝黔深山的列车里,又开始热闹起来。

  从松坝站到桐梓,一共33公里,火车要开一个小时,车票3块钱,途中要经过3个车站,每停靠一站,都有背着蔬菜的菜农上车。

  10点40分,火车到达桐梓站,杨银素提前到车厢出口处,准备下车。

  杨银素卖菜的农贸市场就在火车站附近,为了方便菜农们卖菜,市场管理人员专门为他们开辟了一个自由买卖的区域。

  11点,火车准时到了元田坝站,张承凤从这里下车。她坐了两个小时的火车,票价5块钱。从火车站出来,走上10分钟,就到张承凤家了。每天坐火车赶回家,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午饭,是张承凤最幸福的时光。

  桐梓县城人口多,对蔬菜的需求较大,杨银素们坐火车来卖菜,能卖出个好价钱,而对县城的人说,菜农们的菜也丰富了城区的菜市场,很受欢迎。

  这天生意很好,不到一个小时,杨银素背来的菜就卖完了。卖完菜,时间还早,杨银素和乡亲们都会四处逛一逛,买一些日用品。这天是孙女的生日,杨银素决定去买个礼物。

  买完礼物,杨银素和乡亲们回到桐梓站,他们要坐慢火车回家去,这趟慢火车就如同行走在大山里的“公交车”,让菜农们感觉很方便。

  陈勇是这趟慢火车的列车长,1997年参加工作后,就一直在这条线路上跑车,算算也有20多年了。这些年在这条线路上跑车,看着乡亲们卖菜,陈勇和乡亲们跑出了感情。陈勇说:“我一上班参加工作就在这个车上,就在这条线上。我们对沿途的人情风貌或者是老百姓相当有感情的,我们的感情是跑车跑出来的。”

  5630次慢车是公益车,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这种慢火车本来可以淘汰了,但为了这些山区的老百姓,铁路部门保留了这些慢火车。

  陈勇说:“我们这个车从1997年开始到现在票价都没有涨过,都是为了照顾老区的父老乡亲。”

  看着这些年列车沿线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勇心里也很高兴,他说他会继续在这条线路上跑车,如果可能,他会坚持到退休的那天。

  这是一个特别温暖的故事,在处处比快的这个时代,还有这样的“小慢车”在大山里来来去去,用比汽车还慢的时速,串起了老百姓的日子,它就好像是大山里的公交车,既方便又实惠,沿线老百姓出行离不了它,要把地里种出来的农产品卖出去、脱贫致富也离不了它。如今,类似的公益性低票价“小慢车”全国只剩下81对。这些小慢车搭载着沿线百姓的生活,也搭载着他们对好日子的希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共话陇原好 奋进脱贫路”短视频大赛在兰州启动 甘肃“共话陇原好 奋进脱贫路”短视频大赛在兰州启动
  • 甘肃“90后”基层宣传员:新闻选对点 故事才精彩 甘肃“90后”基层宣传员:新闻选对点 故事才精彩
  • 宕昌官鹅沟:天下美景何其多,如你这般独一份! 宕昌官鹅沟:天下美景何其多,如你这般独一份!
  • 中国·秦安2020(庚子)年祭祀中华人文始祖女娲典礼在线上进行 中国·秦安2020(庚子)年祭祀中华人文始祖女娲典礼在线上进行
  • “巨量中国·精致兰州——探索城市发展新力量”宣传活动启动 “巨量中国·精致兰州——探索城市发展新力量”宣传活动启动
  • 【“飞阅”中国】航拍祁连山下万亩花海 宛如巨型“调色盘” 【“飞阅”中国】航拍祁连山下万亩花海 宛如巨型“调色盘”
  • 【“飞阅”中国】航拍戈壁“城市之肺”:碧水蓝湾 满目清翠 【“飞阅”中国】航拍戈壁“城市之肺”:碧水蓝湾 满目清翠
  • 图解|线上+线下,今年兰洽会精彩提前知 图解|线上+线下,今年兰洽会精彩提前知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兰州一14岁少年驾驶摩托车上路被查 其
2   6·18陇原精品网上行正式启动 张应华现
3   网络直播带货 特色“甘货”乘“云”走
4   甘肃“共话陇原好 奋进脱贫路”短视频
5   陇南礼县赵止琴:家政行业的标杆服务员
6   “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惠民演出活
7   陇南:橄榄枝菌棒成功培育出蘑菇 每年
8   陇南市驻村帮扶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召开
9   从“石油人”到扶贫能手——记陇南文县
10   中国科技为沙漠“织网”造绿
11   甘肃“90后”基层宣传员:新闻选对点
12   【专题】2020(庚子)年公祭中华人文始
13   临泽平川镇:坚守初心促增收 脱贫致富
14   高台骆驼城镇:人居环境大提升 美丽乡
15   康县:美丽乡村培育农村新型经济业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