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研合作 团结战胜疫情(患难见真情 共同抗疫情)
我国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4月获得进入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图为工作人员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样品进行纯度检测。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摄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发起多个国际合作倡议,推动新冠疫苗研发、生产和公平分配,多个国家疫苗研发取得进展。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第一时间同世界各国共享新冠病毒基因组信息、搭建数据和科研成果共享平台、积极开展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为各国疫苗和药物研发作出重要贡献,展现了同国际社会携手抗疫的坚定决心。
“新冠疫苗是抗击疫情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企业投入新冠疫苗研发,并推动相关国际合作。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6月2日,全球正在研发的候选疫苗超过130种。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4种疫苗进入临床二期试验,3种疫苗同时在进行临床一、二期试验,两种疫苗正在进行一期试验。
德国、法国、意大利与荷兰携手开始研制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四国表示“将共同探讨那些最有希望的方案”,并正在与制药公司等展开谈判,目的是在欧洲本土研制出疫苗,为欧盟成员国以及非洲低收入国家等提供足够的疫苗。
德国政府已投入近10亿欧元支持本国疫苗研发。今年4月,德国卫生部和疫苗审批机构保罗·埃尔利希研究所宣布批准德国首个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据悉,这款疫苗由总部位于德国的生物新技术公司开发。为加快疫苗研发速度,在风险允许前提下,保罗·埃尔利希研究所适当缩减审批流程,仅用4天就完成了疫苗临床试验授权,并允许同步开展疫苗动物实验和前期临床人体试验。该研究所称,德国还将陆续启动更多新冠疫苗临床试验。
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日前表示,俄科研机构研制的3种新冠疫苗有望今年在俄国家相应机构登记注册并投产:俄“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正与俄国防部下属的一家研究所开展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按计划,这项临床试验将于今年8月结束;俄“矢量”国家科学中心于6月至9月开展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俄联邦生物医药署下属圣彼得堡疫苗与血清科研所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计划于今年9月至12月进行。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发的一款新冠疫苗已于2月初进入动物实验阶段,计划将在6月进入临床试验。牛津大学新冠疫苗研发项目4月份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英国政府计划为这两个研发项目提供总计8400万英镑(约合1亿美元)的新一批资助,以加速疫苗研发。
6月12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新冠疫苗是抗击疫情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疫苗每年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就疫苗研发、生产和公平分配,以世界各国领导人的政治承诺为基础的国际共识十分重要,多国领导人已经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国际公共产品,这是正确的方向,需要更多国家加入、支持这一承诺。”
“携手确保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疫苗接种”
推动新冠疫苗研发、生产以及合理分配需要更多国际合作。今年4月,世卫组织启动“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以加速新冠疫苗、诊断和治疗工具的研发、生产和公平分配。近日,世卫组织正式启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技术“获取池”倡议,将通过开放科学研究成果,加快疫苗、药物和其他卫生技术研发。
“传统市场模式无法满足新冠疫苗和药物覆盖全球所需的规模。各国内部和各国之间,以及私营部门之间的紧密团结至关重要。”谭德塞表示,自今年1月以来,世卫组织一直与全世界数千名研究人员合作,以加快疫苗研发并跟踪进展。“只有团结一致才能遏制疫情。各个国家、卫生合作伙伴、制造商和私营部门必须共同行动,确保科学和研究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新冠疫苗,但仅有疫苗还不够,“我们需要全球携手确保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疫苗接种”。
“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是跨越国界的,各个国家不可能把自己封闭起来,集体合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哈切特表示,国际合作可以加快疫苗研发,而疫苗研发后的生产和分配,也需要强有力的国际合作提供保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在疫苗研发后能有效运作的公平的全球分配制度。这个体系需要资金、管理以及全球支持和协作。”
“新冠疫苗从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到制备生产和分发,一系列环节都需要更多国际合作才能加速实现目标。因此,跨国、跨公司合作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非常关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传染病系主任罗伯特·斯库利表示,来自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营利机构、企业等方面的广泛国际合作,能够促进疫苗快速可得,有助于疫苗问世后在全球范围的公平可及。
“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是对国际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开展疫苗研发。目前,已有4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处于国际领先。
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使大卫·纳巴罗认为,疫苗研发成功将是抗击疫情的重要进展,而“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可担负的疫苗更了不起。中国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是对国际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
“中国同步推进的5条疫苗研发技术路线均对外开放,与其他国家企业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为推进新冠疫苗研发国际合作贡献重要力量。”中国康希诺生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朱涛说。
上海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姜世勃表示,中国拥有世界上先进的疫苗研发平台和生产基地,对国际合作研发新冠疫苗持积极态度。中国企业已积极参与建设全球疫苗产业链,例如上海复星医药集团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共同推进该公司开发mRNA新冠疫苗在中国的临床试验及后续商业化。
在《柳叶刀》《科学》《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及时发布药物研发进展、疫苗实验结果等研究成果;同有关国家、世卫组织以及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等开展科研合作,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和药物临床试验……“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对疫苗研发及国际抗疫合作的积极姿态,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主席、老挝卫生部长本贡·西哈冯认为,中国支持世卫组织在统筹疫苗研发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推进疫苗多中心临床试验和研发成果尽快上市使用,向世界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全球公共产品,体现了推动开展抗疫国际合作的大国担当。
“从提供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到承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中国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世卫组织有关全球合作的倡议,为推动疫苗等有关产品的公平分配,为维护全球卫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认为,面对这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国积极作为、勇于担当,以开放姿态与世界分享抗疫经验与成果,携手应对这场全人类的挑战。
(本报布鲁塞尔、柏林、莫斯科、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张朋辉、李强、屈佩、尚凯元、肖新新)
相关新闻
- 2020-06-12担当道义,力促团结合作(钟声) ——瞩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④
- 2020-06-11专访:污蔑中国不利于应对疫情 各国应合作提升“数字素养”——访揭露新冠谣言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罗德·坎贝尔
- 2020-06-09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患难见真情 共同抗疫情) ——国际人士高度评价中国推动全球抗疫合作
- 2020-06-09“我们必须合力抗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