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汇聚保就业保民生社会合力
原标题:【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汇聚保就业保民生社会合力
危机中育新机。截至5月底,25个省份2750.7万贫困劳动力顺利出行,外出务工,相当于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100.79%;今年以来,全国有320万家企业享受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423亿元;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中,已有187万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需求2075万人次……日前发布的这组数据,折射出全国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局面。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住就业才能稳定民生,民生稳则民心安、社会稳,也才能集民智聚民力,提振信心化危为机,加快经济恢复步伐。“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摆在首位。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既是“六稳”“六保”政策给力的体现,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情怀与担当,也显现出群策群力、众志成城的强大社会合力,彰显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智慧与力量。
政策组合拳全力稳“饭碗”。稳就业、保就业,关键在稳企业、保市场主体。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党和政府始终把民生作为头等大事,牢牢扭住就业优先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打组合拳,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调控工具,出台了一系列援企稳岗、保障和扩大就业举措,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达产满产;出省务工者给交通补贴、生活补贴;留乡就业者创造条件就近就业、送岗上门,对困难群体以公益岗位托底安置……正是这些灵活多样、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为民众端稳“饭碗”提供了有力保障。
扩大新就业尽力造“饭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各行各业都受到较大冲击,稳就业保“饭碗”,仅靠稳定原有产业、企业的就业资源显然远远不够,拓宽就业渠道、领域,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成为现实课题。疫情防控期间一批新技术新业态脱颖而出,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新就业形态、扩大了就业机会、增强了就业弹性、增加了劳动者收入。从中央到地方、从相关部门到市场主体,顺势而为加紧布局新基建、积极壮大数字经济,在育新机、开新局的同时,培植了创业、就业的新土壤。
自主强技能努力保“饭碗”。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加速经济回稳步伐是一场大考,也是练内功、补短板、强弱项的机会,就业、创业领域同样也不例外。不少企业面对订单少、生意淡等实际困难,并没有坐等观望、消极无为,而是抓住这一时机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为未来转型升级、拓展业务和稳定岗位就业打基础,不少劳动者更不失时机“云端增技”,开展适应新业态、新岗位的自主技能培训与提升,为未来顺利就业、创业,提高就业收入、创业能力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进而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劳动者同心协力稳就业、保“饭碗”的同频共振。
各地各部门千方百计稳饭碗,多管齐下造饭碗,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用好人口素质提升所孕育的新一轮人才红利,汇聚起全社会保就业保民生的强大合力,就业保得住、饭碗端得稳,必将有力提振民众信心,推动经济蓬勃发展。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