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脱贫攻坚的“青海答卷”
原标题:写下脱贫攻坚的“青海答卷”
潘 玲
曾经的穷山沟变花海景点。通讯员 田晓军 摄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中藏药材种植增加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青海日报记者 黄灵燕 摄
光伏扶贫助力玛多县脱贫攻坚。资料图片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青海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青海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绝对贫困“清零”目标,坚持精准方略,突出深度攻坚,强化民生保障,加速补齐短板,剩余的170个贫困村、7.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牢固基础。
进入2020年,民和等17个县(区)经过专项评估检查和向社会公示等程序,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至此,青海全省42个县(市、区,含大柴旦行委、原茫崖和冷湖行委)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青海全省上下攻坚克难打赢脱贫攻坚战,信心满满!步伐坚定!
造血能力不断提升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青海持续推进牦牛、青稞产业发展,与青海省农行签订10亿元贷款协议,实施“十万头牦牛产业扶贫示范项目”,签订1000万份扶贫大礼包营销协议,举办“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努力把牦牛、青稞产业打造成脱贫增收的“新极点”。
471.6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村均预期年收益达到32万元。
在青海全省2358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每村投入100万元,支持村集体经济“破零”发展,青海全省4146个行政村中,91.3%的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其中年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553个,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夯实了基础。
扎实推进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全年电商销售突破15亿元,消费扶贫达到2.9亿元。
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7万人次,转移就业1.33万人。
这些数字是对青海省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成绩的最好呈现,群众也从这些工作中获得了切切实实的实惠,对于脱贫致富更加有信心,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更加有憧憬,对于党和政府的感佩更是充盈于心。
近两年,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全域绿色有机农牧业产品,培育一批市场认可的“青字号”特色农牧业品牌的战略部署。加之全面启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让青海省农牧业发展迎来了一次技术和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
2018年至2019年,青海全省陆续成立了“青海优质农产品联盟”“青海三文鱼产业联盟”“青海牦牛产业联盟”“青海青稞产业联盟”“青海油菜产业联盟”,集中优势、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抱团发展,着力对牦牛、藏系羊、青稞、三文鱼、枸杞、马铃薯、油菜、蔬菜、藜麦、燕麦、富硒产品、中藏药等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品牌塑造,推动青海省特色农畜产品走出省门,实现优质优价,发挥这些产业在脱贫攻坚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宋永魁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青青草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在他的带领下,采用科学养殖的方法,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入股牧民的年收入从四五千元增长到三四万元。牦牛高效养殖模式,让大家走上了致富之路,生活越过越好。
在群众眼里,光伏电站也是聚宝盆。“天气好的时候,太阳一出来,我们就感觉好像天上直往下掉钱,心里暖洋洋的。”湟中县西堡镇羊圈沟村村民丁全高兴地说,“村干部告诉我们,这个电站已经建成并网,每年能给村里分不少钱呢。”
大家都说,这是在田野里建起了一座“阳光银行”。每天12万千瓦时的发电量、9万多元的发电收益,让光伏发电项目持续、深刻地改变着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面貌。光伏板下,蕴藏着老百姓的致富梦。
民生短板基本补齐
王尚忠的家在湟中县土门关乡上阿卡村,这里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条件落后,村民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闭塞落后的老村庄与外界联通只有一条“路”:一条坡陡弯多、长约六公里的山路。这条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
后来,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王尚忠和其他村民搬到了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布局合理的移民新村,还通过配套的产业发展、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相结合的脱贫方案,不仅搬下来,还住得稳、能致富。
脱贫攻坚工作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青海省各级财政、发改、教育、住建、卫健、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以强烈的政治担当,统筹整合资源,克服困难挑战,聚焦“三保障”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项对账销号,为实现绝对贫困“清零”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民生短板基本补齐。
截至2019年底,青海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9%。贫困群众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100%,住院自费比例控制在10%以内。“十三五”期间,5.2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和20万户农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30.14万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得到巩固提升。行政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运、管水平全面提升,贫困群众住房难、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老大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把目光转向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盘格搬迁新村村民不再像以前那样辛辛苦苦用牲畜到3公里远的山沟沟里驮水吃了。得益于农村饮水安全这项重要民生工程的开展,群众用上了安全、洁净的饮用水,彻底告别了饮水难。
轻轻拧一下家中的水龙头,清亮的自来水便流淌出来,“感谢党的好政策啊!不仅帮我们搬离了干旱山头,还帮我们拉通了自来水……”提起现在的好日子,盘格搬迁新村村民买生福满脸喜悦。
社会扶贫持续加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东西扶贫协作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壮丽诗篇。
2019年,东西扶贫协作深入推进,江苏、青海两省主要领导率团互访,江苏方面落实援助资金3.63亿元,同比增长32%,江苏社会各界和慈善机构捐资3445万元。深化产业合作和劳务协作,先后有16家江苏企业落户西宁、海东,2286名贫困劳力实现异地就业。13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落实援助资金9000万元,实施各类民生项目52个。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完成投资1.59亿元,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米拉沟灌区水利项目被评为“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严格落实 “一联双帮三治”等工作机制,扎实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积极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多种形式凝聚了社会帮扶力量。
民和县投资1421万元实施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道路工程,解决了该县16个乡镇47个贫困村5.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06万人)的安全出行。走上了安全路,广大贫困群众无不感恩党的好政策。
在湟中县拦隆口镇,东西部扶贫协作也架起了心与心的桥梁。拦隆口镇落实帮扶资金900余万元,积极主动与南京市西岗街道办联系对接,双方交流不断加强,协作领域不断拓宽,产业合作不断深入。这些资金被用于“隆岗友谊桥”、泥麻隆中药材加工基地和油用牡丹精品园、卡阳村南京友谊林、班仲营村蔬菜保鲜库、卡阳片区中心广场暨集贸市场等项目的建设,并在领导干部互访、农产品销售、捐资助学、劳务合作等方面加强对接,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们将积极发挥社会扶贫的力量,拓宽对外宣传推介平台,将泥麻隆中药材、慕家酩馏酒、土豆、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展销等活动,运到南京销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拦隆口镇镇长李学芳表示。
相关新闻
- 2020-06-01【组图】河湖长制织密青海生态水环境治理“针脚”
- 2020-06-01[24小时]遇见你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今天成功登顶测量 非常九小时 记录登山队“最后冲刺”
- 2020-06-01巅峰对话 聚智助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
- 2020-06-01《焦点访谈》 20200527 聚焦两会 不负嘱托 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