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发挥地摊经济的就业“蓄水池”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如何做大就业“蓄水池”,一些人大代表从扩大消费的角度提出要激活地摊经济、马路经济、小店经济、夜经济等活力,这不失为稳定和保障就业的务实之策。虽然地摊经济看似不起眼,与工业经济相比,难以起到明显的经济拉动作用,但却蕴含着一种情怀、一种思维和一种能力。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于快速恢复经济发展、稳定就业、增强发展自信必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地摊经济展现民生情怀。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主动发力,也需要社会发力,尤其是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去激发市场活力,这样才能为稳就业、保就业提供更多的支撑。地摊经济由于具有“小快灵”等特点,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因其受空间影响小,不仅成为了大商场、大超市、大卖场的有益补充,而且还激活了城市的烟火气,让城市更有了一份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地摊经济展现经济思维。地摊经济、马路经济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发挥着“毛细血管”的作用。“小摊点、大民生”,地摊经济既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商业楼盘拔地而起,但却往往面临着人气汇聚和商气不足问题,虽然一些地方也采取了各种招商引资的措施,但收效甚微。有些地方则引入地摊经济、夜经济等形式,吸引了大量人气,人气充足之后,商气自然有了,城市经济就充满了生机活力。显然,地摊经济成为了一种经济思维方式。把地摊经济作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支点,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源头活水。比如,成都市城管委发布新规,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每到晚上10点,各种美食开始“接管”街道,开启“夜宵”模式。地摊经济实施两个月来,不仅保障了近8万人就业,更让餐饮业复工率达到98%。这个例子说明,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和谋划,也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地摊经济展现治理能力。地摊经济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烟火气,也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一个刻度与窗口。地摊经济往往是沿街为市,会给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都带来了巨大压力。近年来,正是因为城市管理压力增大,各地才纷纷取缔了地摊经济。其实这是一种保守行为,不能因为地摊经济存在管理难度就搞一刀切,而是要注重引导规范。划定一定的范围,制定相关的标准,把地摊经济整合到一起,进行统一的集中管理,推出更多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在不影响城市管理的前提下,让地摊经济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并存,这本身就是一道城市治理的大考题。
张闲语
相关新闻
- 2020-05-27【全国两会地方谈】两会新民眼|不“和稀泥”,方显司法公平正义
- 2020-05-27【全国两会地方谈】彩云网评:实实的民生“红包”撑起“稳稳的幸福”
- 2020-05-27【全国两会地方谈】潮评|让民营企业在破难前行中迸发更大活力
- 2020-05-27【全国两会地方谈】漫评:用绿水青山绘出人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