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政府工作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打破惯例”
作者:杨于泽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其中有一系列重要安排,包括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等。
将稳就业保民生置于政府工作优先位置和优先方向,报告中讲得很清楚,是“综合研判形势,我们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打破了惯例。这一决定,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冠肺炎疫情对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冲击,不仅企业受影响,很多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也遭遇困难。“两会”前有关部门已发出通知,从今年1月1日起,将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总体提高5%,这将使全国3亿退休人员“增收”。发展落脚在惠民上,面对疫情造成的困难,保民生是题中应有之义。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这一系列措施,不仅让基本保障的水平提高了,也将覆盖面扩大了,从两个维度上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
今年经济增长不设定具体目标,但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却设置了一系列硬指标。养老金水平提高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等都是硬杠杠。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则,比如,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条件具体有哪些?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实施救助,标准如何?困难当前,基本保障不容有太多延宕。
由于疫情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一季度我国经济、财政出现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本民生保障的难度。但也正是因为面临这种情况,基本民生比以前更需要保障。很多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甚至生存都遇到困难,必然影响到大量人员就业,人们需要的基本保障实际上是两个层面的,一是就业保障,二是生活保障。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做到稳就业与保民生双管齐下,综合施策。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不仅有从原则到操作性的问题,还要考虑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抓实抓细的流程。比如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些资金全部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防止层层“跑冒滴漏”是一个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再比如,今年全年要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也需要强化责任担当、压力层层传导,克服各种障碍,做到落实落地。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与扩大内需战略是相辅相成的。面对疫情冲击,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既是在稳住内需基本面,也将为疫后重振打下坚实基础。(杨于泽)
相关新闻
- 2020-05-22政府工作报告短了,科技工作重了!9个科技关键词请查阅
- 2019-03-08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代表委员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一老一小”改革措施
- 2019-03-06千龙网评|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些“大数据”连着你我的幸福
- 2018-03-17【思享家】陈玺:政府工作报告彰显新时代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