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洋网评:科学协调疫情防控的“考”与“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各国都是一次大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过去几个月里,疫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考验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考”是对考生基本功的检验,对其长期积累的测试,是一种学习、一种进步。而与“考”相对应的,是“学”。“学”通常是指为了充分备“考”进行的学习和练习。
“考”与“学”,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一方面,“考”通过检验和拓展,能够赋予考生学习动力和新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只有认真学习、掌握知识点的“学生”,才能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这一关。从这个层面上看,“考”服务于“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要平衡好“考”与“学”的关系,使得二者相互促进,就必须正确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在以“学”应“考”的同时以“考”促“学”。
以“学”应“考”,要随题应变,更要因人而异。在这场战“疫”大考中,新情况不断出现,新变化不断产生,不同的考生面临着不同的考卷,摆在他们面前的考题也在不断更新。此次考题既有全国“统一卷”,又有地方“特色卷”,甚至还有世界“通用卷”。这些与时俱进的考题看起来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区别,部分考题在更新后还能参考其他卷子的答案。因此,要答好新考题,就要以不断求索的态度持续加深对疫情的认知。
不同省份、城市、行业有着各自的特殊性。面对疫情考验,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战略策略的同时,每一个答题主体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以“学”应“考”。疫情之下,各行业在启动复工复产时各显神通,充分展现出了“应考”能动性。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安全,部分行业在疫情最为严重时实行“在线办公”;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收支平衡难题并为员工创造机会,部分企业推出了“共享员工”方案;为解决线下消费受限的困难,更多企业尝试“转战线上”……多种尝试创新,无不是在以积极的学习状态对“疫考”做出应答,从而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此次“疫考”中,考题不尽相同,考生情况各有差异,从总体上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交出大考合格答卷夯实基础。但我们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继续不断总结提升,进一步以“考”促“学”。
以“考”促“学”,要及时查漏补缺,盘点总结问题和短板。在不断变化的疫情考题面前,一成不变使用同一策略行不通,要不断根据新情况展开学习、提出应对新方法,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方案。为积极应对复产复工复学,广州先后开展了数轮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大排查,医护、疾控、社区、公安各条战线投入的一线排查人员14.6万人次,全力推进应检尽检工作……透过精准施策,城市治理能力在“疫考”实战中进一步得到提升。
要协调好“考”与“学”,还需形成常态化机制。此次疫情暴露了一些弱项短板。优化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绝不止于一场突击测试。要应对这场长期考试,就要在长期考验中长期“学”,做足功课勤“备考”。考试无处不在,挑战永远都有。我们不惧考试,更不敷衍应试。只有强化答卷意识,在答卷过程中摆正对“考”的态度,才能更好完善机制。此次“疫考”答卷,充分展示了我国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威力,充分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也让我们对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了更深刻认识和更强大信心。
当前,大考还在继续,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从短期看,我国今年下一阶段仍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放眼长远,我们更要在总结经验教训上多下功夫,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更加自觉地完善制度、提高治理能力,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
(广州日报 广言)
相关新闻
- 2020-05-18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谢良地:在持续防疫中更深感受职责使命
- 2020-05-18全球团结抗疫是当务之急(和音) ——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38)
- 2020-05-18人民日报评论员:艰苦卓绝的努力 来之不易的成绩
- 2020-05-16顺应市场规律才能助力发展(和音) ——抗击疫情需要命运共同体意识(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