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推动更多“生态补偿”转化为绿色红利
原标题:【地评线】荔枝网评:推动更多“生态补偿”转化为绿色红利
特约评论员/苏萍
一滴泉水,晶莹剔透,从海拔1629.8米处启程,流入山涧,在皖南汇聚为新安江,百转千回于斑斓山岭和白墙黛瓦间,东流千岛湖,汇入富春江、钱塘江,奔腾入海。2012年,国内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拉开。皖浙探路改革,呵护碧水东流。新安江已成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千岛湖水质稳定保持为优。
“新安江实践”历经9年三轮试点,交出了青山、绿水、民富、民安的生态答卷。从水环境扩展到空气、森林、湿地,从新安江扩展到九洲江、东江等多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最大的亮点是补偿思维,最核心的看点是补偿机制,而生态环境“补偿”给我们的绿色红利更可感可知、实实在在。
政策补偿,强化生态导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成本和巨大的生态代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需要根本性的观念上转变,更需要付诸实质性行动,而还清环境生态历史欠账,政策层面的引导与扶持也不可或缺。新安江治理首轮试点,中央财政每年拨付3亿元、皖浙各出资1亿元设立补偿基金,财政支持环境治理的背后显现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坚定决心,客观上也激励和倒逼相关地方、责任部门的治理行动动真碰硬、落到实处。
受益补偿,凝聚共治动力。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新安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是皖浙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上下游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各地有着不同的利益考量,进而影响着保护与治理的动力。从2005年浙江省率先推出省内流域生态补偿,到2012年皖浙两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原则,在新安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年度水质达标,浙江拨付安徽1亿元,反之安徽拨付浙江1亿元,这无疑体现了问题导向、靶向施策的治理思维,兼顾上下游共同利益,较好地实现了各方共治、共享和共赢。
生态补偿,共享绿色红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山水,山水定不负人。新安江沿线各地和广大群众为生态治理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获得了生态改善“补偿”的巨大绿色红利。黄山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有机茶、泉水鱼等生态产业,培育文化影视等新兴产业,去年旅游收入659亿元,增长15%;歙县深渡镇绵潭村渔民退养之后,有的搞游船观光表演,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昔日滞销的枇杷随着游客增多越卖越好,去年全村人均收入1.5万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新安江沿线各方对此体会最直观、最深切。
“新安江实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势必推动更多“生态补偿”转化为“绿色红利”,描绘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中国新蓝图。(苏萍)
相关新闻
- 2020-05-17【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发挥产业扶贫乘数效应增进民生福祉
- 2020-05-17云端上的巨变!这几年“悬崖村”经历了什么?
- 2020-05-17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助你飞翔,拥抱阳光——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故事
- 2020-05-17联播+ | 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