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决战西海固|高原绿岛展新姿——宁夏隆德县走稳“造血”式扶贫路

20-05-11 18:41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杨瑞

  原标题:决战西海固|高原绿岛展新姿——宁夏隆德县走稳“造血”式扶贫路

  新华社客户端宁夏频道5月11日电(记者 马丽娟、贾浩成、靳赫)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这里山大沟深,贫困曾经是当地群众甩不脱的印记。近年来,隆德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农企间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稳定脱贫增收,走出了一条“造血”式扶贫之路。

  菜进川:冷凉蔬菜“热”欢天

  在隆德县联财镇联合村的蔬菜种植基地,贫困户张小龙和妻子刚刚在地里种下嫩绿的辣椒苗。眼下还矮小的辣椒苗,几个月后将为他们带来“火辣辣”的幸福。

  “这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我去年种了11棚辣椒,纯收入9万元!”张小龙说,以前他打工卖苦力一年收入最多两三万,自从2016年回老家加入冷凉蔬菜的“种植大军”,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5月10日,农民在联合村蔬菜种植基地内劳作。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隆德县海拔在1720米至2942米之间,年均气温5.3℃,用传统眼光看,这种海拔高、气温低的自然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劣势。然而,近年来隆德县转变发展思路,广泛种植适宜在气候冷凉地区生长的蔬菜,将劣势变成为产业发展“量身定做”的优势。

  联合村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和甘蓝等,全部销往兰州、西安、四川等地。“冷凉蔬菜可以和南方蔬菜错季上市,而且因为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污染较小,蔬菜口感很好,上市后能卖出较高的价格。”联财镇镇长刘小兵说。

  这是5月10日拍摄的联合村蔬菜基地里的育苗大棚。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过去联合村因为土地多为台地,且无河流浇灌,村民大多将土地撂荒外出打工。2015年,联合村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将河水扬上来,变山地为“川地”,并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流转了5000亩土地,整地建棚,倒包给农户种植,吸纳了村里9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棚和务工。

  “贫困户不收大棚承包费,每亩地政府还给补贴500元,菜种成合作社还统一收购。”联合村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安民说,去年基地年产量1.2万吨,净收入420万元,贫困户增收至少2万元以上。“原来土地白送都没人要,没想到现在地里能刨出金!”他说。

  药上山:“药罐罐”变“钱罐罐”

  “你看这黄芪片形多好看!”宁夏国隆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玲拿起一片工人刚刚手工切好的黄芪片,颇为自豪地说。“手工切片对药材营养成分破坏小,适合煮火锅和煲汤,很受南方市场欢迎。”

  5月10日,工人在隆德县宁夏国隆药业车间内加工产品。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生产车间里,切割、分拣、包装……一道道工序正在浓郁的药香里,有条不紊地开展。不久这些包装好的黄芪、党参、金银花等中药材产品,将销往福建、上海、广州等地。

  隆德县境内有药用植物90科618种,有“高原绿岛、天然药库”的美称,是六盘山区中药材主产区。近年来,隆德县立足资源禀赋,将中药材作为脱贫攻坚、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来发展。

  “本来光想着养活自己,没想到现在养活了一群人。”杨玲说。为了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十几年前她贷款3000元开始种中药材,现在她成立的公司已成为固原市龙头企业,年生产加工中药材520余吨,创收310多万元,还带动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杨玲感到很欣慰。

  这是5月10拍摄的隆德县宁夏国隆药业种植基地。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联财镇联财村的贫困户柳苗苗在公司工作5年,已是一名熟练工,每年有2万元的工资收入。“我家里也种了3亩黄芪,种苗是公司免费提供的,种成公司统一收,一年还能再挣1万多元呢!”她说。

  “发展中药材产业,关键在加工和销售环节,才能将低级农产品变为高附加值的药材。”隆德县科技局副局长张科说,现在隆德县“种植+生产+销售+研发”的一体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去年底隆德县大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万亩,野生中药材资源面积达24万亩,年产优质中药材1.8万吨以上,总产值达3.4亿元,提供农民人均收入560元以上,有力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人进厂:“铁杆庄稼”销路广

  一匹匹绢布,一张张塑料,经过裁剪、高温压制、组装,便成了一朵朵颜色艳丽的花朵,满天星、蝴蝶兰等人造花足以“以假乱真”。

  5月10日,工人在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车间内制作人造花。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是隆德县2013年招商引进的闽籍企业,公司90%的产品销往欧美、中东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

  近几年,随着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公司通过“企业投资+政府补贴”的方式,先后在隆德县观庄乡前庄村、城关镇红崖社区等村和社区建设了12座扶贫车间,共解决了300多户农户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人,45人是残疾人。

  “人造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操作工艺比较简单,上手很快,可以有效带动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增收,方便他们顾家、打工两不误。”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负责人潘炳宗说。

  这是5月10日拍摄的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内的人造花展厅。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由于收入稳定,劳务产业被称为 “铁杆庄稼”,对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以来,隆德县聚焦精准“造血式”扶贫,以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解决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为目的,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有就业意愿,却无就近就业渠道的突出矛盾,积极探索农村“扶贫车间”助推就业增收的新路径。

  隆德县已采取“政府投资+社会帮扶+企业自筹”和“村建、企用、乡管、县补”的模式,围绕“有土”和“无土”扶贫,充分利用废旧村室、学校等闲置资源,建成了人造花、小杂粮、食用油、醋等一批扶贫车间。截至去年底,共建成村级扶贫车间39个,带动1200多名农户实现稳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70余人,人均月工资收入达1500元以上。

  5月10日,联财镇太联村贫困户张世坤正在给花加标签。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 摄

  对于一些弱势群体来说,在“家门口”有一份工作意味着更有尊严的生活。联财镇太联村的贫困户张世坤坐在一堆仿真花前,正熟练地给成品花加标签,在他背后放着一把轮椅。20多年前因为一场事故导致腰椎骨折,此后他便很难站起来。“以前在家里闲待着,一块钱都要伸手问家里,也不好意思。”

  公司开厂的第二年,他就跑来打工,现在每年都能收入2万元。尽管每天都要在工位前坐8个小时,但张世坤不怕辛苦。“现在我也能自食其力了。”他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全国首家电视应急频道—甘肃电视台公共应急频道开播仪式举行 全国首家电视应急频道—甘肃电视台公共应急频道开播仪式举行
  • 敦煌市文化馆领衔“3+1”模式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样板 敦煌市文化馆领衔“3+1”模式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样板
  • 长图|4个关键词读懂脱贫攻坚的“甘肃经验” 长图|4个关键词读懂脱贫攻坚的“甘肃经验”
  • 天水武山县赏油菜花海 助消费扶贫 天水武山县赏油菜花海 助消费扶贫
  • 兰州西固区西柳沟街道张家大坪村脱贫攻坚 在产业发展上下“韭”功夫 兰州西固区西柳沟街道张家大坪村脱贫攻坚 在产业发展上下“韭”功夫
  • 天水公路局高养中心清理塌方落石 天水公路局高养中心清理塌方落石
  • 天水市博物馆将于5月15日举办介绍重点文物直播 天水市博物馆将于5月15日举办介绍重点文物直播
  • 为现代化农业探路——秦州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见闻 为现代化农业探路——秦州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见闻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全国首家电视应急频道—甘肃电视台公共
2   5月25日起 兰州南绕城高速实行移动测速
3   5月12日起甘肃省图书馆恢复开放 进馆须
4   甘肃省卫健委主任郭玉芬到省人民医院调
5   靖远:多彩花木铺开致富路
6   民乐:抓好就业扶贫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7   康县:采摘园里笑声甜
8   宕昌白杨坝村:文明实践“大讲堂”精神
9   高台:好婆媳的生活
10   瓜州:技能培训让贫困户致富有“方”
11   康县:小微权力清单织出监督幸福经
12   酒泉金塔全力推进特色种植转型升级 践
13   兰州市新增一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4   康县寺台镇:“樱桃产业”助农增收脱贫
15   崇信:甜瓜熟 果农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