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武汉战“疫”中的铭记时刻

20-04-08 08:50 来源:新华社 编辑:赵满同

  滚滚长江水,巍巍黄鹤楼。

  这里是决胜抗疫的主战场。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自去年12月30日武汉发布针对疫情的首个紧急通知以来,这场突如其来、举世关注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已持续整整100天。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各地勠力同心、星夜驰援,英雄的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战“疫”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武汉即将解封,逐步恢复往日容颜。

  回顾战“疫”中的日日夜夜,无数难忘时刻,永远令人铭记。

  

  疫情突发:“有人传人现象”

  “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除非极为重要的事情,一般不要去武汉。”

  在1月20日国家卫健委组织的一场高级别专家组记者会上,钟南山院士代表专家组发出警示通报。

  

  3月2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批战“疫”一线火线发展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此时,距武汉市卫健系统上报首起“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已有20多天。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最早判断并上报新冠肺炎疫情:2019年12月26日,她陆续接诊多例奇怪的肺炎病人:一对老两口,伴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CT显示肺部异常。随后又接诊4个类似病例。经历过“非典”的她,敏锐感受到潜在的危险。12月27日和29日,她两次上报疫情。

  

  3月2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此时此刻,一场超出人们想象的疫情正在袭来。

  12月30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向辖区医疗机构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次日,中国疾控中心一早派出专家赶到武汉。1月8日,国家卫健委专家评估组初步确认新冠病毒为疫情病原;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疫情发展出人意料,防控形势骤然紧张。

  

  1月23日,一名乘客在武汉站查看信息。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武汉市三家定点医院800张床位很快收满病人。武汉市卫健委紧急腾出1200张床位,但依旧无法满足需求。

  随即,武汉腾出7家中型医院,改为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医院。新增医院一开门就挤满患者,发热病人求诊排起长队,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确诊病例……

  疫情,肆虐蔓延。

  

  武汉“封城”:摁下“暂停键”

  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头一回不见车水马龙、熙攘人群,只有空荡荡的街巷、呼啸而过的风声。

  这是江城武汉摁下“暂停键”,处于“封城”状态中的景象。

  

  这是1月26日拍摄的武汉汉口沿江大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1月23日凌晨,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自当日10时起,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武汉疫情防控事关全局。“九省通衢”,武汉是全国高铁与高速公路枢纽,人流南来北往。春节临近,任由被感染群体四处流动,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1月23日拍摄的武汉西高速收费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封一座城,护一国人。

  原本阖家团圆的春节,被彻底改变。少儿绘本作家、编辑陈颖是“老武汉”,往年春节意味着大家庭的团聚,可今年除夕,家里只有他和父母,一锅汤、两三道小菜构成了年夜饭。

  看疫情代替了看春晚,微信向亲友探询安康代替了春节的祝福。陈颖说:“这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春节,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大家为着同样的希冀,固守我们共同的家园。”

  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组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说,武汉人民“令人心碎”,又“让人动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一种巨大的责任感。

  

  举国驰援:与时间“赛跑”

  41架次,近6000人!

  2月9日,这是疫情防控以来武汉天河机场最繁忙的一天。

  从凌晨1点50分最早一架包机落地,直到深夜23时50分,一架架飞机,载着来自辽宁、上海、天津、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广东、四川、山东、河南、福建等地的医疗队人员,载着来自各地的328.1吨防疫物资,昼夜不息、驰援湖北。

  疫情汹汹,形势严峻。缺物资、缺床位、缺医护、缺设备……八方驰援,源源不断。

  除夕夜,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450名首批医疗队队员搭乘军用运输机飞赴武汉。

  白衣执甲、尽锐出征!

  “我们把重症、感染和呼吸相关科室主任几乎都选派到了湖北,很多都有抗击非典的经验。”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说。

  全国各地共选派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其中,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循环内科的专业人员就达到了16000多人。

  驰援!院士们带队,冲锋在最前线——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暴发之际提醒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自己却毅然坐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他还多次视频连线医疗救援队,指导开展救治工作。

  73岁的李兰娟院士,2月11日穿上写着“武汉加油”四个大字的防护服,进入收治重症病人的ICU,逐一分析患者的病情。

  

  3月31日,李兰娟院士在驻地向人们告别。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王辰、张伯礼、陈薇、黄璐琦、乔杰、仝小林……一位位院士“逆行”而来。他们是院士,更是战士!

  

  2月4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在武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战“疫”,无数人挺身而出,微光成炬,照亮江城。

  得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急缺人手,告别家人,日夜兼程,河南太康县兰子陈村5名“90后”小伙自发组团、赶赴武汉;湖北红安向家一门五兄弟自驾赶来……4万多名建设者八方赶来,援建“两山”医院。荒芜之地,成如火如荼的工地。

  从事餐饮行业的24岁四川姑娘“雨衣妹妹”,听说武汉一些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她带着厨师和食材,“逆行”十几个小时驾车从成都赶到武汉,每天送400至600份盒饭,一忙就是40多天。

  

  2月26日,“雨衣妹妹”(左)和伙计在准备菜肴。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捐钱捐物,爱如江水奔腾不息流向武汉。

  中央确定全国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各市州,各路精兵强将星夜集结,奔赴前线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紧缺物资。

  截至3月5日,湖北省已累计分配医用防护服460万件以上、N95口罩900多万只、医用外科口罩6000多万只。

  截至4月5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共接收社会捐赠款超过16.9亿元。

  武汉,不是“孤岛”;武汉,从来都不是孤军作战。

  

  拉网排查:着力“应收尽收”

  遏制疫情,关键是切断源头。

  一场拉网式大排查,吹响了武汉阻断疫情扩散的总攻战号角。

  4.45万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到13800多个网格参与排查工作;1.9万名民警加强值守,成为防控前沿的尖兵。

  新上任的湖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2月15日前往武汉部分社区检查管控情况,强调对小区严格实行封闭管理,坚决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2月16日,武汉再次部署开展为期3天的集中拉网式大排查,摸清底数,推动落实“确诊患者百分之百应收尽收、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检测、发热病人百分之百进行检测、密切接触者百分之百隔离、小区村庄百分之百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等“五个百分之百”,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桂小妹每天都至少忙到晚上10点多。5235户居民,60岁以上老人占25%,其中独居、空巢、80岁以上老人占近七成……桂小妹眼中满是血丝,对网格化摸排“家底”门清。

  从一个患者,到一个家庭,到一个小区,再到一个片区……随着网越拉越大、越织越密,“四类人员”终于得到分类安置。

  

  2月22日,在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建设新村,社区工作人员(左一、左二)在出入口查看居民进出凭证,并为居民测量体温。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防控壁垒日益牢固,民生保障同步夯实。

  2月下旬以来,出门帮居民买药,成为社区网格员丰枫的主要工作之一。一次,10多个小时后终于拿齐近100份药。他身上挂满药袋的照片,瞬间戳中无数人的泪点。一身药袋,犹如勋章。

  

  2月24日,在武汉市江岸区黄石路汉口大药房,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把为居民购买的药挂在身上。新华社发

  越是黑暗的地方,光芒就越是耀眼。武汉人,如同钻石的每一个切面,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2月20日,湖北省武汉市下沉花桥社区的干部在搬运居民订购的草莓。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平日里,他们是学生、村民、快递员、水电工、小店主……是街头巷陌,与你我擦肩而过的普通武汉人。如今,他们挺身而出,守护着这座城市。

  防控战大疫,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全力救治:与病魔较量

  因为一张同看夕阳的照片,87岁的新冠肺炎患者王欣受到了很多人关注。入院后,他曾昏迷20多天,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逐渐康复。

  4月6日,得知援鄂医疗队员要离开湖北,王欣站在夕阳下,用小提琴拉起了一曲《送别》。“谢谢你们的悉心照顾。”

  年龄最大的患者103岁,最小的仅出生30小时。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共造成全国确诊病例人数超过8万例,武汉确诊病例数占比超过六成。

  

  2月4日,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生命至上,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斗时刻不断。

  应对床位不足,“封城”第二天,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月24日相继开始建设,十多天建成,创造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但“两山”医院的2600个床位,收治能力依旧有限。

  

  3月20日,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宋立强(中)护送81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去做CT检查。为确保患者有充足供氧,医生胡世颉推着氧气瓶随行。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关键时刻,征用一批体育馆、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等大空间场馆,改造成方舱医院,成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关键之举。

  2月3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三个方舱医院连夜开建,仅仅用一天多的时间,三个方舱医院投入使用,一共可提供3000多张床位。

  “方舱医院以往没有采用过,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个重大举措。”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这样评价方舱医院。

  

  3月8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批痊愈患者,正式休舱。这是休舱的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方舱医院成为托起生命的“希望之舟”。一个月内,武汉市完成16家方舱医院改建,86家定点医院改造,新增6万多张床位,相当于新增60多家三级医院的床位数。2月下旬,“人等床”的危急局面,终于转变为“床等人”。

  组建院士巡诊团队,成立联合专家组,集中讨论死亡病例、7次修订优化救治方案,组织插管小分队……一项项探索临床应用,一个个生命得以挽回。

  自2月上旬发热、胸闷、腹痛等症状就医,在无创呼吸及插管通气效果不明显,90%以上肺功能丧失的情况下,40岁的患者“老胡”生命危在旦夕。

  依靠ECMO(俗称“人工肺”)的支持,医护人员开展俯卧位通气、气管镜吸痰救治,4月5日“老胡”顺利脱离ECMO,40天来第一次用自己的肺实现自主呼吸。

  

  3月23日,武汉市第一医院一些医护人员在武汉天河机场为广东第14批援鄂医疗队送行。广东第14批援鄂医疗队在武汉期间,整建制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4个重症病区,与医院的本地医护人员结下深厚的友谊。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驱瘟有“剂”。中西医结合,成为救治一大特色。湖北省共有超过6万名确诊患者使用中药,占比达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从1月底的不足5%,到现在已经超过93%。武汉新冠肺炎累计治愈率一路攀升。到目前,武汉累计出院患者达4.69万人。

  3月10日,16所方舱医院全部“休舱”;3月18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首次为0……

  

  2月25日,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来自武汉市东西湖区公安分局的民警张锦星(右)与同事刘晨在进方舱前向同事敬礼。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人们为患者的康复而欣喜,也为逝者离去而哀伤。

  刘智明、李文亮、夏思思……一个个白衣战士用生命践行使命,他们的离去令人扼腕叹息。

  4月4日清明节,国旗低垂,汽笛长鸣。湖北省、武汉市各界代表等来到长江之畔的汉口江滩,深切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4月4日,在武汉汉口江滩一元广场,人们在哀悼活动中默哀。当日,武汉市举行哀悼活动,表达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湖北人民、武汉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逝去的每一位同胞,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参与悼念仪式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生郑亦沐说。

  

  城市“复苏”:按下“重启键”

  战“疫”,艰苦卓绝;曙光,逐渐显现。

  历经百天的隐忍与等待之后,武汉,正在按下“重启键”——

  3月22日,武汉市27个过江桥梁防疫检测点和主城区近80个防疫检查点全部撤除;

  3月23日,武汉公交集团部分公交线路实际演练,110余路公交车上街试跑;

  3月25日零时起,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

  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3月28日,武汉市恢复铁路客站到达业务,旅客乘坐高铁列车从全国各地抵达武汉。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渐暖的春日中,一切的坚持都有了意义;寂静了许久的城市,正在逐渐恢复到熟悉的模样。

  ——面香四溢,武汉街头,一家家热干面店铺重新开张。“熟悉的味道回来了,熟悉的武汉回来了!”有市民感慨。

  

  3月28日,“蔡林记”热干面馆店长周秋香在做热干面。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热火朝天,工业企业中,一条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复工复产有序进行。截至4月4日,武汉规上工业企业开工2853户,开工率97.2%,规上工业企业用电量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八成以上。

  

  3月24日,工人在东风乘用车公司工厂总装车间流水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分期分批,武汉市把全市50多家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向医疗资源丰富的10家医院集中,分4批恢复定点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3月20日拍摄的武汉东湖樱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江城大地上,人们正与时间赛跑,用更高的效率追回因疫情带来的损失,以免这场伤痛伤及这座城市经济的筋骨,让这个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5万亿元的城市经济体,在经济发展中不至于太失速。

  “停校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武汉的大中小学,早已在网上“开学”,学生们居家“线上学习”。

  4月7日夜晚,凝神细听,居民小区中,不时飘来悠扬琴声、童音清脆的读书声……

  武汉,正在向着希望出发!

  

  文字记者:周甲禄 梁建强 李劲峰 侯文坤 李伟 喻珮

  视频记者:许杨 余国庆 王斯班 饶饶 潘志伟 方亚东 杨志刚 董博涵 马原驰 郝晓江 汪奇文

  新媒体编辑:肖磊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王锐在武山甘谷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王锐在武山甘谷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 陇南:抢抓农时保春耕(图) 陇南:抢抓农时保春耕(图)
  • 清明假期 玉门旅游市场逐渐回暖 清明假期 玉门旅游市场逐渐回暖
  • 新编秦腔历史剧《许铁堂》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新编秦腔历史剧《许铁堂》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 甘肃临夏:“三区三州”脱贫路上的“牛羊经” 甘肃临夏:“三区三州”脱贫路上的“牛羊经”
  • 临夏州临夏县土桥镇围绕“脏乱差”等问题 临夏州临夏县土桥镇围绕“脏乱差”等问题
  • 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镇黄河两岸花红柳绿 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镇黄河两岸花红柳绿
  •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旧貌焕新颜 看美丽乡村建设的康乐样板(图) 【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旧貌焕新颜 看美丽乡村建设的康乐样板(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陇西县再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力技能培训项
2   王锐在武山甘谷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3   兰州:七里河区检察院集中排查整治执法
4   兰州:交警3天查获酒驾98起
5   漳县:种药“财”拓宽群众“致富路”
6   徽县:人居环境提升 美丽乡村“入画来
7   临泽平川镇:绿一方净土 建美丽家园
8   临泽:2020年全县计划造林3.6万亩
9   金塔:致富桃花朵朵开
10   瓜州:减税费优服务助复产促发展
11   临泽蓼泉镇:特色种植拓宽增收路
12   瓜州:有机肥进农家 重整田畴织锦绣
13   金塔:多措并举稳岗促就业
14   武都:万亩茶叶进入采摘高峰 农户采茶
15   庄浪: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