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最后的龙塘制陶人

20-03-26 08:52 来源:海南日报 编辑:宋芳科

  原标题:最后的龙塘制陶人

  王明义在制作陶坯。

  王明义的作坊里摆放的陶坯。

  龙塘地区拥有数百年制陶史。

  王科干在土陶器上记录了当年龙塘制陶盛景。受访者供图

  3月17日上午,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文彩村,40多岁的村民王明义和妻子在自家的陶瓷作坊里忙碌地制作小碟坯,房子对面是三口烧陶窑。王明义70多岁的母亲在门口用一口自制的土陶锅做午饭,土陶制品几乎摆满了他家整个院子。

  王明义的作坊已有近40年的历史,是目前龙塘镇上最后一家传统制陶作坊。“用机器加工小陶坯,必须有个帮手,一个人没法干。”王明义说。一大早,他和妻子就在自家的作坊里忙活开了。他们前两天接到一批订单,需要制作数百个小碟子。此外,前段时间做好的一些陶坯,也到了烧制的时候。夫妻俩决定抓紧时间在三口窑里一起烧制。

    三代制陶 坚守至今

  王明义的陶瓷作坊在一片树林中,这个作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其中,一间房用来打坯加工,另外一间用于存放晾干了的成品坯。王明义用水泥将作坊前的一片空地进行硬化后,用来晾晒陶坯。烧陶窑位于打坯房的正对面。有时候工作太忙, 夫妻俩顾不上做饭,70多岁的老母亲就在打坯房前支起一个简易灶台,给儿子儿媳妇做饭,顺便给他们搭把手。

  早在上世纪40年代,王明义的爷爷王会佑就开始在龙塘地区制陶,是当地的制陶高手。子承父业,王明义的父亲王科干一辈子也从事陶器制作。因为太喜欢制陶,王会佑90多岁时还经常到作坊给儿子帮忙,直到去世前两年才停下来。现在,年近80岁的王科干跟父亲当年一样,每天仍然坚持到作坊里跟儿子一同加工陶坯。

  “我哥哥在外打工,只有我坚持下来了。”王明义说,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打坯、烧窑等制陶技术。由于生意越来越差,他也曾外出打工谋生。后来,年迈的父亲担心制陶手艺失传,又让他回来重操旧业。

  王明义夫妇每天都在作坊里忙碌着。在20多年的制陶生涯中,王明义已数不清自己制作过多少件陶器。后来,龙塘地区陶瓷业的发展逐渐由盛转衰。因为市场销售的影响,许多陶瓷作坊消失了,只有王明义夫妇仍然继续坚守。

    龙塘制陶技艺相传数百年

  “百家鳞萃陶成众,两地鸠居塑制忙。今日旋人同卒业,东西烟绕树微茫。”这首刻在一块石碑上的诗,形象地描述了过去龙塘地区文彩村制陶业的盛况。这块石碑制作于1784年,但是龙塘地区制陶业的兴起还要早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当地流传至今的古老制陶工艺——慢轮制陶工艺曾让业界叹为观止。1958年,国营龙塘陶瓷厂成立,厂里的制陶工人达300多人。当时,除了文彩村,该村周边到处都是制陶手工艺人。

  关于文彩村制陶业的起源,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传说当地人的先祖迁来此地时,有一个名叫陈国公的也随同前来。陈国公是广西人,是制陶的能工巧匠。在陈国公的指导下,当地人学会了制作陶器。当地高岭土分布广泛,村中泥田挖到三四十厘米深时就能找到,为当地制陶业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

  当年龙塘地区制陶业之盛,从如今的文彩村及周边村庄中可以看出一二。少数村民的房屋围墙是用废弃陶缸垒砌起来的,房前屋后到处可见丢弃的陶缸、陶罐残片。为了记录当年文彩村及周边村庄制陶业的盛况,王科干前几年还制作了一个龙塘制陶场景缸,将自己儿时记得的龙塘制陶业盛景画在缸上,并将200多名当地制陶人的名字也刻在上面。

  “那时候,三五个制陶人就能成立一个小作坊。两个村有五口烧陶用窑,最长的窑体有20多个窑洞。”王科干回忆道,上世纪50年代,龙塘制陶业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第一步是原土供应,南渡江上游专门有人负责挖高岭土,然后装船顺江而下。人们从渡口将高岭土挑到工地上;第二步是原土调和,制陶人将高岭土和一定比例的细沙、石英砂加水搅拌后,光着脚反复踩,至少要踩一天时间;第三步是手拉陶坯,用手拉出各式各样的陶罐形状后晒干;第四步是将晒干的陶坯装入窑中烧制;第五步是销售,有人专门到龙塘将陶瓷制品拉到外地销售。

    让制陶技艺丰富旅游业态

  “我们现在还能生存,主要是因为当地人习惯使用这些老陶器。”王明义说。他的作坊里摆放的陶器大部分是酸菜缸、酒缸、烛台,精美的陶瓷器皿并不多见。这些陶瓷器皿虽然不是很精美,但却散发着一股复古风,成为一些城市家庭里的装饰品。

  制作一窑陶器,要花费王明义夫妇两到三个月的时间。从挖高岭土、调和土、再到拉坯、烧窑,整个环节都靠他们完成,大批量生产并不现实。为了减少货物的积压,王明义如今一般是接到订单后才开始生产。

  龙塘地区制陶业的没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1990年代进入“大萧条”时期。后来,王明义的陶器作坊成为龙塘地区硕果仅存的一家。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随着文彩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该村观光游玩。王明义家的手工制陶技艺成为村里吸引游客的一个卖点,他的生意又逐渐好了起来。

  “将传统制陶业发展为当地旅游业的一个卖点,这种做法在省内外都有。”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刚表示,龙塘地区拥有数百年的制陶历史,拥有丰富的制陶文化。龙塘地区特别是文彩村在打造美丽乡村时,可以将制陶技艺打造成丰富旅游业态的一个亮点。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报记者张期望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在兰州通过验收(图) 甘肃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在兰州通过验收(图)
  • 刘家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支持春灌(图) 刘家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支持春灌(图)
  • 紧贴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履行监管责任 甘肃省纪委监委问责2240人 紧贴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履行监管责任 甘肃省纪委监委问责2240人
  • 较真碰硬“督” 凝心聚力“战”甘肃省紧盯8个未脱贫县统筹推进挂牌督战 较真碰硬“督” 凝心聚力“战”甘肃省紧盯8个未脱贫县统筹推进挂牌督战
  • 甘肃瓜州: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架起群众“连心桥” 甘肃瓜州: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架起群众“连心桥”
  • 新招不断 成效显著 欧美同学会精准谋划2020年定点帮扶渭源工作 新招不断 成效显著 欧美同学会精准谋划2020年定点帮扶渭源工作
  • 爱心企业向兰州城关交警大队捐赠一批消毒机(图) 爱心企业向兰州城关交警大队捐赠一批消毒机(图)
  • 兰州七里河警方“四个五”推进公安工作提质增效(图) 兰州七里河警方“四个五”推进公安工作提质增效(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今年兰州市将开展畜牧业扩量提质行动
2   临夏县法院发出首份离婚证明书 有效保
3   甘肃省出台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
4   甘肃检察机关依法对杨树军涉嫌受贿等罪
5   甘肃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原副主
6   《兰州市城乡规划条例》4月1日正式施行
7   庆阳市出台优惠政策引进人才
8   定西:安定蔬菜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图)
9   甘肃省高校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公示 2
10   兰州市委追授刘润庆同志“全市优秀共产
11   唐晓明在定西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
12   今年甘肃省将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万
13   2020研考国家分数线4月中旬左右公布
14   甘肃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在兰州通过验
15   陈国栋赴渭源通渭督导调研相关项目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