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在繁花似锦的春日
原标题:脱贫,在繁花似锦的春日
马玉忠和他种植的樱桃。本报记者 栾雨嘉 摄
在邻居的帮助下,洛加正在翻修围墙。
3月18日,走进春日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能够感受到疫情所带来的阴霾已经悄然散去。
鸟儿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飞翔,洁白、细碎的梨花也在枝头微笑。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模样,一切都张扬着热情与活力。
在这个繁花似锦的春日里,在这个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让我们聆听贫困户的脱贫故事,感受他们积极向上的脱贫能量。
尘世中,
有一抹灿烂“云霞”
顺着蜿蜒小路,伴着清脆鸟鸣,我们来到贵德县河西镇江仓麻村村民马玉忠种植的露天樱桃地里。樱花虽尚未绽放,但花苞已有蚕豆般大小,它们积蓄着力量与勇气,渴望绽开之日阳光雨露的恩泽。
此时,负责管护这片樱桃林的技术员张成财已经带着村里的贫困户在林间劳作起来,修剪树枝,并为修剪过的裸露枝桠涂抹伤口愈合剂。
但在马玉忠种植樱桃的温室大棚里,又是一番别样光景。一颗颗娇嫩欲滴的樱桃在阳光的亲吻下闪耀着夺目的光泽,像晶莹剔透的红宝石,又像闪亮亮的眼睛,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站在棚口远眺,颗颗连片,灿若云霞,像极了少女害羞时的绯红脸颊。
“我种过地、修过车,2004年开了个洗车行,一干就是10年。由于洗车行开在县林业局旁边,我便‘近水楼台先得月’,经常向干部们请教种植什么能挣钱,他们告诉我种樱桃。”显然,马玉忠是个有心人。
后来,马玉忠得知乐都有一家樱桃种植大户李洪强,一棵树一年卖了17000元,李洪强的侄子种了95棵樱桃树,第一年卖了7万元,第二年卖了15万元,他便慕名拜访,向他们学习种植技术。
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发说:“西山湾村是个农业村,村民主要靠种植为生。当马玉忠提出承包全村的土地想种植高原樱桃,带动全村脱贫致富时,我告诉他放心大胆干,群众的工作我来做!”
2015年3月,马玉忠便流转了西山湾村全体村民的55.6公顷土地,从甘肃天水引进1万株樱桃苗,建立起绿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了27.06公顷的温室和露天樱桃。
自流转之日起,马玉忠每年为村里支付45.87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带动当地27户贫困户以及周边村民在合作社务工,一天工资是80元,同时,还教给贫困户修剪果树、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让他们掌握一项技能。
冬去春来,2019年,樱桃树开始挂果,一年利润可达20万元。“我这大樱桃,果实甜、香、润口、爽滑,现在当地采摘的游客很多,樱桃每公斤160元,每天能赚1000元。4月15日左右,你再来,那时露天樱桃树全部都开花了,你不知道那景象有多美!风吹花落,纷纷扬扬,让你把操的心全忘了咧!”马玉忠笑得特别灿烂。
田园间,
有一片脱贫玫瑰花海
这个季节,坐落于贵德县河西镇的青海瑰丽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玫瑰园,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村民们正在花园里施肥、浇水、清理田间杂物。
“我们前不久刚刚复工,现在正是栽种玫瑰的时节,清明节前后就要进行玫瑰的移苗,再进行补植补栽。”公司生产部经理魏嘉龙说。“考虑到受到疫情影响,很多贫困户都没办法外出务工,公司也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田间作业,因此我们通过‘贵德在线’公众号以及朋友圈发布用人信息,增加用工岗位,将30人增加至50人,希望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巩固脱贫成果。”
魏嘉龙和母亲王艳莉一直对田园生活充满向往。加之王艳莉以前在西宁的生物企业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人脉,而且贵德离黄河近,气候湿润,日照时间充足,适合玫瑰的生长。他们成立公司并在2014年流转河西镇下马家村24公顷的土地,在进行土壤检测后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苦水玫瑰、苏联香水玫瑰、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白玫瑰以及四季玫瑰五大品种。
记者了解到,通过‘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这家企业自2013年项目启动至2018年6月开始批量生产加工,期间带动吸纳劳动力达到1000余人次,人均增收2400元。同时还对劳动力进行玫瑰种植、田间管理、采摘、加工等技能培训。截至2019年6月,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分红资金30.6万元。”
马炳云是下马家村的贫困户,在玫瑰园里主要负责修剪工作。他说:“在玫瑰园里打工,每天可赚160元。除此之外还有土地的流转费,都可以用来补贴家用。夏季时环境优美,工作轻松,让人心情舒畅。”
看着即将绽放的这片玫瑰花海,魏嘉龙说:“现在我们逐步完成玫瑰婚庆园、玫瑰主题农艺坊、高原食用玫瑰研学旅游基地等设施建设项目。目前我们开发出了玫瑰精油、玫瑰纯露、玫瑰茶、玫瑰酱等系列产品,并在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和研发团队。今后打算通过直播把线上销售做起来,不断拓展玫瑰的升值空间,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炊烟里,
有一户勤劳人家
跟随贵德县尕让乡党委组织委员曹洪娟,我们来到贵德县尕让乡阿言麦村村民洛加家中,他招呼着:“你们先到我新开的小卖部里坐吧!趁现在天亮的早,我先去喂猪。”喂猪是洛加每天的“规定动作”,卖猪的钱占全家总收入的大头,所以他对这些“宝贝们”格外上心。
洛加今年58岁,因父母年迈多病,妻子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能下地劳作,加之自己也患有眼疾,家中只靠儿子在县城打零工来支撑家庭重担。2015年,洛加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项政策补助更多倾斜惠及贫困户。邻居们都说,我家这回可好了,被评上贫困户,啥都不用干就等着政府给钱花。我听了这些话,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洛加说。
2015年12月,驻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多次入户,根据洛加一家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脱贫计划。第一书记杨培宏说:“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我们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因户制宜帮助贫困户制定生产发展计划,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惠农政策、项目扶持、技术服务、疫病防控等帮扶措施,大力支持村民们发展牛羊育肥、生猪养殖、手工焜锅馍馍等特色扶贫产业。”
2018年1月,洛加通过“530”贷款贷了3万元,购置了27头猪仔,又借了2万元,修建了生猪养殖大棚。靠着这5万元,他的生猪养殖“事业”由此开始。起初,由于技术缺乏,生猪长势不好,后来乡上兽医站人员对他进行了技能培训,加之他又肯虚心向养猪专业户请教,渐渐掌握了猪棚规划建设、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养猪的水平越来越高。
2018年,他们家依靠生猪养殖产业和各项政策性扶持,总收入已达53900元,远远超出脱贫标准。
洛加说:“前些日子,杨书记还专门到家里来询问我生猪的销售情况。我告诉他现在养的14头猪销售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真是感念不已。但政策再好还得依靠自己,在用好用活政策的同时,更需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奔小康。”
“今年,我还搭建起一座彩钢房开起小商店做起小本生意,现在正打算把院墙全部翻新,我们家的好日子,在这个春日里都来到了!”洛加掩藏不住的喜悦由内而外。
相关新闻
- 2020-03-26青海门源:鸟语花香春来到
- 2020-03-26宁夏初三、高三年级全面正式复课
- 2020-03-25习近平: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
- 2020-03-25环球同此凉热——中国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