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护理技术打通危重症患者生命通道
3月17日,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感染二科隔离病房,83岁的张爷爷在完成输液治疗后向医护人员举起胜利的手势点赞到:“你们在我血管里埋下的这条‘管子’真是帮我打通的‘生命通道’!”

张爷爷为护士精湛的技术点赞。
原来张爷爷口中称赞的这条“管子”是一种经外周静脉到中心静脉导管(PICC),它简化了中心静脉的穿刺过程,降低了中心静脉的穿刺风险和感染率,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对护理技术操作要求极高。
感染二科主任徐智教授介绍,作为此次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高龄重症患者占到收治患者中较大比例,特别是到了此次抗疫战斗收官阶段,高龄重症患者往往可能会有其他并发症,特别是针对这类患者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静脉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83岁高龄的张爷爷,饮食不佳,长期治疗留置针穿刺范围已经扩大到上臂,出现了轻度静脉炎的表现,要在两只胳膊的皮肤下找到合适做静脉穿刺的地方已十分困难。护士们在隔离病区穿着防护服、护目镜、面屏和四层手套,再做穿刺操作时难度进一步加大,加之外周静脉穿刺痛苦,张爷爷已经对输液治疗产生了一定的抗拒心理。护理部主任王丽芹、副主任刘蕾、主任护师孙薇等护理专家在查房中得知这一情况,决定使用PICC技术为他解决静脉营养支持的难题。

护士正在进行PICC置管。

30分钟完成PICC置管。
护士长罗春梅和助理员赵丽带领攻关小组先为张爷爷评估了血管条件,经过周密的准备后开始了置管操作。在操作中,曾伟沉稳地进行穿刺,在见回血后,陶俊迅速将导丝放入血管中,然后嘱咐患者松拳、扩皮、插入穿刺鞘,放入PICC导管一气呵成。期间,杜欣持续地观察患者的情况并给予鼓励,总共用时不超过30分钟。
据了解,为更好地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护理部定期组织针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专家组查房,牵头成立“PICC置管学组”、“伤口造口学组”、“气道管理学组”等高技术含量护理学组,通过PICC专科护士、伤口治疗师在关键时刻发挥的硬核护理技术,为危重患者打开生命通路。同时,积极发挥护理专家组的临床指导作用,提高患者救治诊疗护理质量。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