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说理】完善社区治理,彰显制度优势
原标题:【战“疫”说理】完善社区治理,彰显制度优势
田建军 李翰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持续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既关乎人民安危,也考验着城市社区治理的成效,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社区是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基层执行组织,是检验政府决策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机构,是打赢疫情攻坚战的关键环节。
应对疫情挑战,打通防控工作最后一公里
党旗飘扬社区防疫第一线。防疫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的考场。疫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要到哪里。党员干部要有效在场,平时宣传搞得再好,不如关键时期挺身在前。全体党员要坚决贯彻“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的重要指示,社区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守一线、坚守岗位、坚守职责,科学统筹社区内部防疫资源,积极链接社区外部支援力量,激发士气、鼓舞人心,增强社区居民战胜疫情的信心;社区党组织要坚决发挥战斗堡垒的超强战斗力,激励广大干部、引导普通党员,发挥“无我”精神,在事关人民安危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奉献在前,扎实工作。
用网格化筑牢社区防疫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城市防疫,关键在社区,成败在网格。要坚持把防疫工作贯彻至“最后一米”,要将网格员力量下沉至防疫一线,对社区进行“深耕细作”,将防疫措施落实到户、到人。要每天进入网格内进行定时、定点、定责的“三定巡查”,要将原先的“事后介入”向“事前掌控”转变,主动发现、收集各类涉疫信息,开展防疫教育,更好地掌握社区居民需求和防疫工作漏洞,为相关政府部门加强疫情防控,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性依据。
发挥防疫攻坚中的人民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性力量,群众路线更是党的根本路线和生命线。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依靠并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如今,在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总体战中,更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联防联控要发挥社区组织和志愿者在稳定人心、服务民生、支援一线的重大作用。要发挥“朝阳群众”效能,延伸防疫情报信息触角,扩展来源渠道,弥补防疫力量缺口,加强防疫社会面控制。我们要更加依靠人民,融入人民,让老百姓有参与感,打造更多像“朝阳群众”“海淀网友”这样的网上网下群众力量品牌,真正形成人民防疫的铜墙铁壁。
推动社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人民幸福感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末梢。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顺心不顺心,社区治理和服务状况是基础性评判标准。疫情防控,就是对社区治理水平最好的检验。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党建引领”目的是解决社区现实问题,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发挥党组织“场结构”的优势,以党建联动各类社会资源,以“柔性化”方式吸纳社会力量的主动参与,以互惠互利原则满足多元社区治理主体的利益诉求,将党建资源化为社区治理的服务资源,促进社区治理主体间的互信,培植社区社会资本,不断增强党组织服务社区的能力,构建党建引领下“共建共治共享”。
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组织。居民的组织化参与是应对社区居民原子化问题和增强居民动员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总结此次疫情防控经验,明确社区居委会的权责边界,使其不仅成为居民与党政机关之间的纽带,也成为与社会、社区组织间协商和互动的中枢。要建构常规性社区社会组织,组建诸如老年组织、妇女组织、学生组织等常规性社区社会组织,让同质群体聚合在一起,促进社区参与,发挥人民群众动员力量。
科学设计城市和社区空间。科学合理的城市和社区的空间布局能够促进形成一个社区中居民之间的复合社会网络,增强社区居民群体凝聚力。将不同阶层和不同民族的居民整合到社区内,通过各类社区组织和文化活动,增加居民之间面对面交流互动的机会,加强彼此交往、沟通、互信,减少对个别社会阶层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偏见,培养共同的居民意识和社区认同感,从而使居民团结一致,进而逐步提升整个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包容水平。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