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中国为什么能?——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评论①
原标题:海外网评: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中国为什么能?——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评论①
农户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兰丰村村集体育苗温室项目打理秧苗。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编者按】
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在京举行。在特殊时期召开的这次会议,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新形势下,中国何以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海外网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评论。此为第一篇。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能否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关注。这样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2020年只剩下不到10个月时间,截至2月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这些原本就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疫情又增加了完成任务的难度。外出务工受阻,贫困地区产品卖不出去、农用物资运不进来,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道路等项目开工不足等因素,给扶贫攻坚任务带来了不小挑战。
面对种种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举行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了新号令:“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疫情影响之下,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底气何在?
一是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有最广泛共识。减贫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让几亿国人摆脱贫困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文化扶贫,各类结合实际的精准扶贫方式,让无数家庭改变了命运。从中央政策都基层干部再到普通群众,全社会都在马不停蹄地朝着全面小康目标迈进。从2012年底到2019年年底,中国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取得这样成绩的前提,是脱贫攻坚在中国全社会形成了最大合力,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也凝聚了民心。
二是中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为脱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经济持续几十年的快速增长,为中国脱贫工作提供了最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扶贫工作中,财政资金投入是最核心的扶贫资金来源。《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显示,中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从2001年的127.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0年的349.3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1.9%,十年累计投入2043.8亿元人民币。十八大以来,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每年的资金投入增长都在30%以上。2019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61亿元。2019年11月,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提前下达共计1136亿元,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即使遭受疫情,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依然不减。2月中旬,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2020年新增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要向受疫情影响较重地区适当倾斜。各省区市在分配资金时也要给予倾斜支持。这些都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良好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持续稳定发展的中国经济还有助于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和消费需求。随着全国有序复工复产,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国经济将为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工作提供更多宝贵的机遇和空间。
三是完善的顶层设计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做好扶贫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撑。在过去的40多年里,中国的扶贫工作大致经历了体制改革,大规模扶贫开发,经济发展、扶贫攻坚与社会扶贫共治,精准扶贫等四个阶段的扶贫工作历程。在不同的扶贫工作阶段,中国都出台了针对性和差异性的扶贫工作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确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工作管理体制。目前,中国扶贫工作已经形成了包含责任、工作、政策、帮扶、动员、监督和考核等为一体的扶贫工作制度体系,建立了从中央到乡镇五级党委书记抓扶贫工作的工作格局。关于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的工作,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作出重要部署,只要贯彻落实到底,中国定能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四是建立了多元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五个一批”的脱贫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而后不同地方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健康医疗、就业、基础设施、党建等脱贫工程,多元一体的脱贫举措为贫困人口脱贫建构了多层面全方位的帮扶保障,这其中国脱贫成效的具体支撑。此外,中国扶贫还建构了政府、市场与社会相结合的社会大扶贫格局,政府不仅直接主导大量的扶贫工作,还为扶贫工作制定了大量的规划、制度、政策与方案,教育、易地搬迁、基础设施、生态补偿、兜底保障、干部驻村等扶贫工作都是依托政府展开的。产业、资产收益、金融、就业和电商扶贫等则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的扶贫机制和作用,构建了针对贫困户的多层次利益联结机制。
比如,在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保障积极扩大农民工就业,加大稳岗和就业补助,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并通过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3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委了出台25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措施。截至3月6日,全国已有四川、浙江、山东、福建等27个省份推行了“点对点”包车业务,通过实施劳务输出地“送工上门”和劳务输入地“接工回厂”的模式,累计组织包车约8万趟次、运送农民工约170万人,从企业到普通民众也通过电商、物流等平台渠道积极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农产品受影响滞销的难点堵点,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多元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真正急贫困人口之所及,凝聚成全社会共助脱贫的合力。
中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只要中国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一定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为新生活、新奋斗打下良好基础。
(邢成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相关新闻
- 2020-03-09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出版
- 2020-03-09求是网评论员:脱贫任务没有退路和弹性
- 2020-03-09【地评线】紫金e评:汇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磅礴力量
- 2020-03-09大国数字 | 走近“一亿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