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人民时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质量怎样、全面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这一重要指示,为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平稳发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
应该看到,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一些地方农业生产遭遇农资到村到店难、雇工难等问题。准确研判、科学对冲疫情影响,是做好今年“三农”工作的前提。综合看,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我国农业生产、农产品供应、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基本格局和总体势头不会发生改变。只要下好先手棋,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多措并举、不违农时,就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带给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做好“三农”工作就是稳住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就可以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农谚里讲:“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时不等人,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全力组织春耕生产,是“三农”工作当务之急。从节气上看,惊蛰刚过,冬小麦陆续返青起身,菜园果园茶园也要及时管理,春季农业生产进入关键期。引导农民群众分时下地、分散劳动,农资公司无接触配送肥料、种子、农药,农技人员线上指导春播春耕,电商网站开辟“爱心助农”农产品销售专区……农业发展和疫情防控并不冲突,统筹兼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就能以“两手硬”实现“两不误”。
做好今年“三农”工作,必须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尽管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过1.3万亿斤,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存在农产品供求结构不平衡、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一方面,坚持藏粮于地,稳住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提升农田抗灾能力,确保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另一方面,坚持藏粮于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应用高产高效绿色技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出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8项举措,涉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保障、人居环境整治、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思路已经清晰,方法已经明确,只有严格执行、付诸实功,实实在在解决农民群众生活之困、生产之忧,才能打牢基础、补齐短板。必须把功夫下在前面,把风险降到最低。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抢农时、打基础、补短板,有序做好“三农”各项重点任务,我们一定能够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相关新闻
- 2020-03-06稳就业需要打好“组合拳”(评论员观察) ——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④
- 2020-03-06增强谨慎之心 防范重大风险
- 2020-03-06央视快评丨巩固和拓展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
- 2020-03-05中国人民“正在为全人类作贡献”——抗击疫情海外观点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