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谁,知你为了谁——社区战“疫”志愿者群像
志愿者李畅(右)帮助小区居民把买来的食品送上楼(3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强勇 摄
新华社哈尔滨3月4日电(记者强勇)“请先登记、测温。”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兴业社区三街区,28岁的李畅戴着口罩正在卡点维持秩序,这句话他每天都要重复无数遍。
社区是城市防控疫情的第一线,这里每天都活跃着一批批志愿者,李畅正是其中之一。卡点值守、人员登记、秩序维持、消毒杀菌……看似琐碎,却又必需。别看李畅私下里话不多,但眼里有活儿,碰上拎重物的,总是抢着帮送,然后又以最快速度返回卡点。
志愿者李畅(右)在社区值守(3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强勇 摄
“我现在就能上岗,有合适的活儿就派给我。”李畅是一家传媒企业的员工,趁疫情期间没复工,他主动找到社区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半个多月来,每天早8点到中午12点半他都在社区忙碌着。由于管得比较严,起初有些人不理解,他一遍遍解释,不厌其烦。“‘防’好了,后续工作才能事半功倍。”他说。
崇俭街道党工委书记赵蔷说,崇俭街道人口过万,像三街区这样的老旧小区多,基础条件偏差、人员流动频繁、物业力量不足是通病,落实防控措施难度相对较大。疫情当前,志愿者力量极大缓解了防控人员紧张状况,目前已有约50名志愿者加入到一线,人数还在增加。
志愿者李畅为车辆放行(3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强勇 摄
志愿者群体中不仅有李畅这样的“90后”,还有像于庆河这样的“50后”。70岁的于庆河、69岁的黄玉芹是一对老夫妻,两人的党龄之和超过80年,他们第一时间报名,投身到平房区上海新村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于庆河说,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老两口的儿子、儿媳都是防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老两口也总琢磨着上“前线”帮一把。平时两人参加一些卡点值守,不在卡点时,也会回家给工作人员准备一些热腾腾的饺子、小米粥、红糖水送来。
时下的哈尔滨,夜间最低温度近零下20摄氏度。在通宾社区,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小便利店,成为战“疫”新阵营。“以前都是白天营业。”店主王生说,当他看到工作人员奔忙在寒冷天气里,便找到社区负责人,一是要帮着执勤,二是便利店供值守者无偿使用,夜里取暖、休息,用桌椅、电源等都没问题。
志愿者李畅在为进出社区车辆登记(3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强勇 摄
社区人员和志愿者的付出,大家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也把感激和关心化为行动上。和平社区志愿者陶钰萍从大年初一开始坚守至今,一些居民送来口罩,还有人放下几箱牛奶、水果转身就走,连名字都没留。
上海新村社区402库家属楼居民岳红说,虽然这些志愿者戴着口罩看不清楚是谁,但正是有了他们,社区居民才能过得更安全、更安心。
李畅(右)和另一位志愿者在告知小区居民注意事项(3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强勇 摄
相关新闻
- 2020-03-04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 2020-03-04云南省永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毛勇: 他用生命践诺,“在抗疫一线战斗!”
- 2020-03-04红区“摆渡人”
- 2020-03-04洪湖有支“毒水”转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