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返程高峰来临,城市社区防控如何升级?

20-02-04 09:13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兰琴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题:返程高峰来临,城市社区防控如何升级?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舒静、廖君、李坤晟

  随着近期春运返程高峰来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的关键期,城市社区准备好了吗?“新华视点”记者前往湖北、浙江、北京、广东等多地探访。

  各地加强地毯式搜索,小区实行半封闭式管理

  民政部、国家卫健委1月29日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动员城乡社区组织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强调,各城乡社区组织要在疾控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下,会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来自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员、外地返回居住地的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发热和症状监测,追踪、督促其居家医学观察。

  记者了解到,各地已加强基层社区摸排力度,通过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搜索,确保疫情防控措施不留死角。

  北京市要求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四方责任”。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革说,社区防控的重点是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领导干部分片承包,各区领导承包街道乡镇,街道乡镇班子成员承包社区、村,实现北京市333个街道乡镇和7000余个社区、村全覆盖。

  广东部署对来自疫区、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病例、50岁以上的发热群体等三类重点人群进行检查、排查、筛查,特别组织对近期从湖北来广东的所有人员进行排查。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水木花都小区,常住超过5000户。记者看到,外卖、快递只能送到小区门口。“原先7个出入口现在只留了2个,确实没平时方便了,但是大家都很理解。”居民老方说。

  记者发现,多地城市的居民小区普遍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减少出入口,禁止外来人员入内。管理人员严把小区大门,对进出人员严格登记并测量体温。北京、广东、上海的多个高层建筑小区,物业公司每天都对楼道和电梯间消毒,生活垃圾的清运频次也明显增加。

  故宫、王府井所处的北京东华门街道,位于城市核心区域,面对987个楼门院,1.7万户居民,3000个法人单位,防疫工作仅依靠原有的社区工作人员难以完成。“区里派来96名干部,与街道干部一起全部下沉到社区,加上12个社区的193名社工,三支力量混编后成立12个临时党支部。”东华门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宏松说,他们通过党员带群众、经历过“非典”的老同志带年轻人等方法,切实提高防控成效。

  一些地方借助高科技和大数据手段提高排查效率。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辖区内企业多、城中村外来人口聚集。“智能门锁派上了大用场。”陈塘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邵永良说。智能门锁应用系统与街道四平台一中心接通,通过后台查询轨迹,可以掌握近期租客是否出入。目前,已累计排查出来自湖北的56人,这个工作量此前需要人工问询600余通电话。

  北京海淀区上地街道科技园社区运用AI智能外呼机器人进行流动人员排查,一秒能直呼500个电话,详细记录返京时间、身体健康状况等内容,并自动归纳成信息档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难以统一规范,各个社区管理尺度松紧不一。此前有返程市民反映,因小区禁止外地返京人员入内,导致有家难回。记者针对相关情况致电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北京市的防疫政策并不限制外地人员返京,如遇此类情况,可提供具体地址,相关部门将帮助协调处理。

  武汉建立分级确诊制度,各地重点保障隔离人员生活需要

  记者采访了解到,武汉正在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分级确诊的防控体系,缓解大医院压力,同时阻断传播源,防止交叉感染。

  武汉青山区钢花村街110社区书记冯丹介绍称,钢花村街制定了“医社联动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遇到有居民反映相关症状时,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值班医生5分钟内电话联系疑似患者或家属,作出是否需要上门诊断或转诊的预判,并反馈社区;医生判断不需上门的,由社区网格员指导居民居家观察;医生判断需要上门的,则由社区申请应急车,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医护人员,再会同社区工作者上门,将患者及医护人员送往发热门诊。

  记者在该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看到,全部8位工作人员的桌上都放着大量表格,数量最多的是来电记录表,上面记载了每次居民来电的日期、时间、姓名、体温、发热时长、伴随症状等详细信息。其余表格,则分类记录着社区对居家隔离、已送诊及其他部分居民的每日回访情况。冯丹介绍,1月20日至今,他们8个人平均每天要接近800个电话,每个都要一一记录,及时处理。

  浙江省湖州长兴县龙山街道齐北社区党支部书记施雪梅已连续多日加班:“作为县内发现首个确诊病例的社区,我们压力很大。”施雪梅说。齐北社区共有居家隔离及定点隔离人员67名,社区每天的重要工作,是保障这些人员的基本生活并安抚他们的情绪。

  施雪梅每天至少花两小时开车在辖区内走访慰问隔离户,开展一日三餐、口罩的配送,以及垃圾集中清运等工作。“后勤工作还是简单的,最怕的是隔离人员身体健康出状况。”

  一位从武汉探亲回家的宋姓青岛市民说,回到家登记、隔离后,得到社区大力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打电话询问身体状况及生活必需品,很快按清单把蔬菜、水果、肉、鱼等送到家门口。“社区对我们这么好,我们积极配合,每天两次测量体温,还拍一段家里的视频让他们放心。”

  开拓多种渠道保障社区防护物资需求

  每天工作十余个小时是当前很多一线社区工作人员的常态,加之其与隔离人员、疑似患者接触最多,安全防护物资保障是否充分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多位社区工作者都表示防护物资、专业技能不够,开展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根据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的通知要求,各地要落实社区防控工作专项经费和物资供给。要切实保障城乡社区工作者和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权益,分级分类完善各项卫生防护措施和配齐必要消毒、防护用品。

  “目前,我们街道工作人员口罩库存还有6000多个,一天消耗量700多只,现在市场采购比较困难,未来可能会有些紧张。”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莫弘明说。

  浙大御跸社区新湖武林国际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方嫄说,物业公司有32名工作人员,按4小时换一个口罩计算,一天消耗60多个口罩,物资储备短缺。现在消毒水和口罩物资采购困难大,他们每天都在各大药店搜索。

  记者了解到,各地正通过开通绿色通道、爱心捐赠、集中采买等方式应对物资紧缺问题。

  武汉市有关人士表示,要关心社区工作者,为他们提供相应防护用品,保障身体健康。多地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物资保障部门正加大采购力度,并积极开拓海外采购渠道,很多企业和个人也在积极开展慈善捐赠,保障相关人员的需求。

  保利物业公司介绍称,企业总部多次沟通劳保用品生产单位,通过大批量集中采买发放全国的方式缓解物资缺乏问题。但目前只能保障大部分区域的最基础要求,下一步仍需协调多方资源解决物资缺口。

  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表示,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医学培训,保证他们在工作中不被感染也是当务之急。 (参与采写记者:李平、邰思聪、肖思思、王秉阳、张旭东、王君璐)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多部门协同作战,查获104箱“三无”口罩! 兰州多部门协同作战,查获104箱“三无”口罩!
  • 疫情防控 兰州万名志愿者在行动 疫情防控 兰州万名志愿者在行动
  • 甘肃省各级税务机关推行网上办税和现场预约办税 2月征期申报纳税期限延长至2月24日 甘肃省各级税务机关推行网上办税和现场预约办税 2月征期申报纳税期限延长至2月24日
  • 【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甘肃省卫健委:进一步落实来甘返甘人员隔离措施 【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甘肃省卫健委:进一步落实来甘返甘人员隔离措施
  • 兰州安宁公安全警应战坚决打好抗击疫情阻击战  兰州安宁公安全警应战坚决打好抗击疫情阻击战
  • 甘肃酒泉:戈壁菜园喜获丰收 全力做好市场供应 甘肃酒泉:戈壁菜园喜获丰收 全力做好市场供应
  • 【甘肃全民战“疫”】暖心!民革兰州市委会捐助首批1吨防疫物资(图) 【甘肃全民战“疫”】暖心!民革兰州市委会捐助首批1吨防疫物资(图)
  • 【甘肃全民战“疫”】保畅防疫 陇原公路人始终在路上(图) 【甘肃全民战“疫”】保畅防疫 陇原公路人始终在路上(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