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南水”润燕赵
原标题:千里“南水”润燕赵
新华社石家庄12月14日电 题:千里“南水”润燕赵
新华社记者郭雅茹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5年来,来自丹江口水库的长江水顺着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千里奔流而来,滋润燕赵大地,带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截至12月上旬,河北省累计受水约59亿立方米,受益人口2000多万。如今,石家庄、邯郸、保定、衡水等城市主城区“南水”供水量占75%以上,部分城市全部用上“南水”。
“远水”解“近渴”
位于河北省南和县的河北金达福药业有限公司对用水要求较高。“过去,企业用自备井,水垢多,制水车间需要用大量药剂软化水、去水垢,净化器滤芯一年得换一次。用上南水北调水后,水质明显变好了,单药剂这一项,每年能省20万元左右。”总经理王海龙说。
“不仅如此,以前用自备井时,水压不稳定,还易受用电高峰期和检修影响停电停水。现在南和县水务总公司24小时恒压供应南水北调水,保障了企业稳定生产。”
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跨越千里而来的长江水,解决了河北的“发展之渴”。
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建成通水以来,河北省加快配套工程建设和江水切换工作,省政府陆续出台《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和江水利用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健全水价调整补偿机制的意见》和《关于用足用好南水北调引江水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引江水的利用。江水利用量从通水后首个调水年度的0.83亿立方米,提升到2018-2019调水年度的22亿多立方米。
告别苦咸水 居民喝上“甜水”
“没有接通自来水前,我们一直使用井水,乡亲们通常是用肩挑,用车向家里拉水吃。井水日渐枯竭,我们面临着吃水难的问题。南水北调的水来了,乡亲们吃水真的方便。”临城县前都丰村村民赵福国说。
长江水实现了燕赵人民“喝上好水”的愿望。
河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黑龙港流域水资源紧缺,浅层地下水苦咸,深层地下水高氟。饮用苦咸水,不仅口感差,还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低下;饮用高氟水,会造成氟斑牙、氟骨病。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优质水源,这一区域的农村群众不得不饮用苦咸水、高氟水。
2016-2018年,河北省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的机遇,在全省6个市的37个县(市、区)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项目,建设南水北调地表水厂与农村供水站连通工程,共连通农村供水站231个,铺设管道2960公里,到2018年底受益人口达506万。
现在,磁县居民只要打开水龙头,就能吃到千里之外的长江水。水质同早些年吃的自来水相比,提高程度让当地居民冯国英喜上眉梢。“以前的水煮好后,水垢特别厚。现在,水垢的问题没了,水又清又甜,感觉特别幸福”。
河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2022年河北计划投资40亿元继续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同时彻底结束当地群众饮用高氟水的历史。
水清岸绿重现燕赵大地
受气候等影响,河北省平原地区大部分河流常年断流,河湖水生态严重恶化,迫切需要尽最大可能增加外调水量。
2018年开始,河北系统谋划实施了河湖生态补水工作,水利部和河北省政府联合启动了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3条河地下水回补试点工作,同时利用引江水向其他河流生态补水。去年9月到今年8月,河北圆满完成了3条试点河道补水任务,补水总量14亿立方米,超额完成水利部确定的7.5—10亿立方米的目标。
滏阳河生态补水以来,有水河道长度达160公里,形成生态水面950万平方米,全面改善了滏阳河的水质水量,邯郸人民的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恢复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水生态环境,出现了水生植物扎根生绿、鱼游水中、水鸟飞翔的美景。
“南水”到来后,有效地增加了河北省可利用的水资源,沿线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今年以来,河北省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有所减缓,根据省地下水位自动监测成果,2019年10月底,全省地下水超采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8.8米,同比下降0.24米,下降幅度减少一半;深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55.57米,同比下降0.83米,下降幅度减少四分之三。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