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有的放矢,中国必将推动制度建设现代化进程
人民网评:有的放矢,中国必将推动制度建设现代化进程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哪里有问题,就需要在哪里解决问题。无论哪个领域、哪个层面的发展,都离不开问题推动、问题倒逼,这是重要的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是需要回答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出发点与落脚点。
改革开放初期,安徽芜湖的一家瓜子店,客源不断、收入不菲,人们在品尝瓜子时,也在想这瓜子究竟姓“资”还是姓“社”。由小岗村的“红手印”、年广久的“傻子瓜子”、蛇口的“时间就是金钱”等引致的一系列思想争论,是改革冲破禁锢要直面的真问题。问题促使思考,实践检验真理,随着城乡改革推进、特区经济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才在社会迸发出强劲活力,“中国就大有希望”。
制度建设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003年“非典”爆发,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完胜,此后启动的政治责任制度、公共卫生通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2008年汶川地震,举国上下八面驰援,自此之后,应急救援机制不断成熟。要发展就免不了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否能从应对问题、处置问题中汲取教训、完善机制、提升治理。既要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又要化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机制,实践也证明,解答“问题方程式”不只是求得“X”或“Y”等于几,更是在提升解题能力,这是重要的治理能力。
发展与问题总是相伴而生,发展速度越快,问题也会越多,旧问题没了,新问题还会产生。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存亡的问题,新中国面对巩固并保住人民胜利成果的问题,改革开放初面对“被开除球籍的危险”,每个阶段都是在“破题生长”。如今,踏平坎坷迈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种种问题仍是复杂多样的。这不意味着遇到问题就可以躲着走、没看见,而是要有看待问题的眼光、分析问题的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预判问题的机制、防范问题的警觉,归根结底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我们说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何尝不是敢于、勇于、善于向一系列问题开刀。
只能看到问题的眼睛,往往全是批判的光,眼里有目标、有方向,才能真正看到未来与远方。重要的不只是发现问题,而是为了什么去发现问题。交通不便利,道路不整洁,公共空间不充足,老城区不安逸,居民办事不便利……这些具体的问题,都不难被发现,也不难解决,要紧的是如此城市治理尤其是“绣花”一般的治理,不仅仅要改善城市空间,更是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更美好。解决“城市病”,为了老百姓;同理,医卫、养老、就业、社保等问题,解决之,都要以人民为中心。认准具体问题并能跳出具体问题的窠臼,就不至于就事论事,也能眼中有问题、脑中有办法、心中有大局。看问题有目标感,解问题才有的放矢。
新中国70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更加需要明确回答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问题。的确,我们前进,不只是被问题“追着跑”,更是被思考“推着走”。与其说我们要在问题中不断突围、让目标不断达成,不如说我们与未来有了一个约定,要赴一场民族复兴之约、国家治理现代化之约,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而且也必定能战胜。
相关新闻
- 2019-11-13将科学报国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 2019-11-13【地评线】以“智”书写“中国之治”新篇章
- 2019-11-13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 2019-11-13把四中全会精神讲深讲透(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