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中华鲟再获13.3万尾全人工繁殖“宝宝” 数量创历史之最

19-11-07 11:33 来源:新华网 编辑:赵满同

  新华社武汉11月7日电(记者李思远、王自宸)随着第二批鱼卵6日晚完成孵化,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再次成功。作为我国唯一专门进行中华鲟研究保护的科研单位,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2019年两批次繁殖过程共收获鱼卵41万颗,最终孵化出子二代幼鱼13.3万尾,数量为历史之最。

  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中华鲟研究所保育车间,中华鲟出苗已处于尾声,十几口整齐排列的水缸中,状如蝌蚪的中华鲟“宝宝”们正在自由游弋。高级工程师、中华鲟研究所宜昌实验站副主任张德志介绍说,今年共人工催产两条雌性子一代亲鱼,先后获得两批鱼卵。其中,第一条亲鱼长2.18米,重66千克,为首次性成熟产卵,产下14万颗鱼卵,最终出苗1.3万尾;第二条亲鱼正处于生育的成熟期,长2.3米,重128千克,产下鱼卵27万颗,最终出苗12万尾。

  张德志说,首批中华鲟“宝宝”于10月18日出生,平安度过垂游期、平游期、沉底期之后,于10月31日左右开口摄食。目前,这批中华鲟“宝宝”大都体征正常,成活率近90%,比往年40%至50%提高了约一倍。

  “这主要得益于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更加成熟。”张德志说,科研人员今年在亲鱼营养调控等方面取得突破,充足的营养为中华鲟“宝宝”成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洄游鱼类,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被誉为“活化石”。20世纪80年代,科研人员利用野生中华鲟亲鱼人工繁殖培育出子一代;2009年,子一代成功繁育出子二代,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成功,标志着中华鲟种群自此可以在全人工环境下生存繁衍。

  目前,2009年出生的首批子二代中华鲟已经接近性成熟,中华鲟研究所将适时启动子三代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工作。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陇原环保世纪行】“蜂巢”护坡涵养水源  武威天祝保护生态有妙招 【陇原环保世纪行】“蜂巢”护坡涵养水源 武威天祝保护生态有妙招
  • 甘肃政法大学国旗护卫队在第六届全国高校升旗手交流会上获佳绩 甘肃政法大学国旗护卫队在第六届全国高校升旗手交流会上获佳绩
  • 甘肃本土电影《芬芳》在北美喜捧 甘肃本土电影《芬芳》在北美喜捧"金天使奖”
  • 【醉美麦积】系列之:元龙秋景 【醉美麦积】系列之:元龙秋景
  • 麦积区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8个专项整治暨民生领域10个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 麦积区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8个专项整治暨民生领域10个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推进会
  • 武山县召开行业领域乱象整治工作推进会 武山县召开行业领域乱象整治工作推进会
  • 守护好中华民族精神高地——嘉峪关市长城文化发掘和文物遗产保护工作纪实 守护好中华民族精神高地——嘉峪关市长城文化发掘和文物遗产保护工作纪实
  • 全国妇联在陇南西和县开展“两癌”防治宣教健康义诊活动 全国妇联在陇南西和县开展“两癌”防治宣教健康义诊活动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