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见证精彩 | 灌区建设:守护粮食安全“命脉”
原标题:70年·见证精彩 | 灌区建设:守护粮食安全“命脉”
灌区建设
守护粮食安全“命脉”
自古以来,水利对于我国农业生产举足轻重。农谚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多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亩水浇地的收益是1亩旱地的2~4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不言而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70年来,我们通过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灌溉农业之路,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70年来,我国持续开展了以发展灌溉面积为核心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亿亩增长到2018年的10.2亿亩,用约占全国耕地面积50%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经过大规模灌区建设与改造,大中型灌区发展到7800多处,依托小型泵站、机井、塘堰等发展起来的小型灌区、灌片多达2000多万处,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田灌排体系,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农民持续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每一幅金色丰收画面背后,都离不开水利的重要支撑,而灌区,作为粮食生产的中流砥柱,一头连着国家粮仓,一头连着百姓生计。
淠河总干渠(蒋常虹 摄)
新中国成立前,水利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水利工程破败、失修,灌排能力严重不足,粮食生产能力低下,一遇大的旱涝灾害,往往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党带领全国人民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兴建了淠史杭、位山、红旗渠等一批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尤其是灌溉面积超过千万亩级的淠史杭灌区,把昔日荒岗连绵的江淮丘陵地区变成了今天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这个年产超百亿斤的大粮仓,使安徽省稳居我国粮食主产省的地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粮食稳产增收?根本出路在于节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田水利工作的重点从抓新灌区建设逐渐转移到建设与管理并重、注重发挥现有工程效益上。在结合水利枢纽建设、持续推进新建大中型灌区的同时,启动实施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更是要求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战略性、根本性措施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后,既要保粮食安全,又要保生态安全,成为灌区建设面临的新课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中,把节水优先放在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首要位置,指明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努力方向。
“十三五”以来,每年新增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庄严承诺。水利部联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印发《“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联合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为落实节水优先、“藏粮于地”战略提供了政策途径。
模式创新,让每一方水产出最大效益。水利部以东北粮食主产区、西北水资源紧缺地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南方经济作物种植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探索了东北膜下滴灌和喷灌、西北膜下滴灌、华北管道输水和喷灌、南方变频泵站+管道输水灌溉等区域发展模式。
固海三干渠长山头大渡槽
合力推进,节水灌溉事业快速高效发展。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加快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大型喷灌机组在田间挥洒出道道彩虹,大田里原来只出现在“科技大棚”的膜下滴灌技术方兴未艾,农民告别了“小白龙”式的漫灌用上了IC卡......
在结合灌区工程改造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也在探索中创新推进。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超过1.6亿亩,其中2018年新增改革实施面积1.1亿亩左右,改革成效日益明显。
节水灌溉投入的是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收获的是农民的经济账、国家的安全账、社会的生态账。数字是最好的佐证:
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0亿kg增加到2018年的6500亿kg左右,我国以约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近1/5人口的吃饭问题。
70年来,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长325%,耕地灌溉率超过50%,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4,灌溉面积位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共约3.34亿亩。与传统灌溉模式相比,高效节水灌溉亩均可减少用工2个工日,减少渠道占地5%以上。
在近30年来灌溉面积逐年增加、灌溉保证率提高、粮食总产量稳定增加的情况下,农业用水量一直维持在4000亿m3左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保持在3400亿m3左右,农业用水比重从2000年约69%下降到目前约62%。
河套总干渠第四节制闸分水枢纽
灌区建设驰而不息,夯实粮食安全基石;条条渠道泽润大地,农业告别“望天收”历史。金秋十月,又一年欢庆丰收的锣鼓即将擂响。在这年复一年的五谷丰登里,辉映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底气和责任担当。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