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编者按: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70年来,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伟大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理论传播局)指导,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联合推出“国史讲堂”系列理论视频,梳理70年来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阐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敬请关注。
本期嘉宾简介:
尹韵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为新闻史研究,从事新闻学研究。
精彩观点:
·在今天,我们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样的问题,同样的逻辑,也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国发展这么好,原因在哪里?所以,情不自禁地就会探讨到文化问题,这就是文化自信。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实际上我们才找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道路应该怎么走,我们的方向在哪里?所以,我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说中国共产党是拯救了中国文化。我们建立新中国以后,实际上是我们延展了中国文化,拓展了中国文化,同时也创造了中国文化。
·从历史上来看,新中国的成立,实际上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都是深入人心的,而且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种红色文化。这种红色文化的理念,实际上对中国文化的优秀的一些东西,继续得到了发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更加重视文化建设,拓展中国文化。比如改革开放精神,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后创造了改革开放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文化自信实际上还是要继续把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年那么好的经验,那么丰富的实践,怎么创造出、提炼出一些新概念、新坐标,就是新的精神标识、新的理论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其实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任务。我想,以中华民族的智慧、聪明和创新精神应该做得到的。
讲座实录:
文化自信,现在是一个热词,大家都很关注,那么怎么来理解文化自信呢?怎么来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的内涵?
一、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
讲到文化自信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定离不开时代背景,目前我们遇到两大时代背景,一个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从二战以后,虽然有局部冲突、小规模的冲突不断,但是总的来说和平发展是主线,但是世界上积累的矛盾也太多了。我们遇到的就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学者认为是数百年未有之变局,在西方中心主义看来,他们认为现在中国崛起,西方受到了挑战,所以称之为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大家是承认的,这个时代背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第二个背景就是互联网背景。互联网使得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是更方便,也更容易。但是,任何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会有两面性,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也会有。所以,我们在这两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怎么搞好我们的文化建设,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二、文化自信是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今天我们谈到文化自信的时候,为什么会这么重视呢?就使得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迅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的热烈讨论。因为他们发现亚洲四小龙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也不同于当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它是一种新型的模式。这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怎么会发展这么好呢?经过研究,最后他们认为,亚洲四小龙的发展说到底就是儒家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他们创造了这个词叫儒家文明圈。其实日本最早发展的时候,西方国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因为日本文化说到底,它的根是中华文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出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果探讨它的发展的时候,追根溯源是文化问题。
在今天,我们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样的问题,同样的逻辑,也摆在我们的面前,就是中国发展这么好,原因在哪里?所以,情不自禁地就会探讨到文化问题,这就是文化自信。因为从亚洲四小龙、从日本那儿已经有了历史经验和历史的关照。在中国发展到今天讨论文化自信,实际上是一种客观必然,也显示了我们国家有一种文化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因为在过去亚洲四小龙崛起谈文化自信的问题,还是处于被动状态。今天,因为有了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的经验,所以我们今天谈文化自信的时候,就是非常主动的一种行为。
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探索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的民族的文化受到了更大的冲击。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华民族和西方列强或者同西方文明交往过程中,我们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或者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或者重大挫折
虽然两次鸦片战争都失败了,但是还是要发奋图强,所以那时候中国社会精英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把西方先进的东西技术学过来。晚清的时候,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很快到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国被打败,中国社会是一片哗然,我们人口那么多,我们文明那么先进,日本的文化是在中华文明的抚育之下而成长的一种文化,他们怎么会打败我们?
但事实就摆在面前,日本打败了中国,这个时候中国社会的精英开始彻底的觉醒,所以,那个时候中国文化受到了空前未有的冲击。我认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如果要说最严重的挫折感,最严重的时期也就是那个时候。甲午战败以后,因为不知道怎么办,中国社会文化被西方立场冲击很大。我们今天来看五四运动,当时一些先知先觉者们非常激进,比如提出要打倒孔家店,比如说要废除对孔孟之道,甚至有人提出来要废除汉字,认为汉字太束缚人的思想,可以想见当时整个社会对我们传统的文化失望到了什么程度。当然,中国的社会精英,他们肯定会想,孔孟之道在中国成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当时的人一辈子接受的都是几千年都来老祖宗的教诲。当时,鲁迅实际上罢笔10年,开始写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鲁迅先生十年没有写过文章,我觉得像他这种肯定在深沉的思考,究竟我们这个民族在文化上的问题出在哪里。所以,他写出来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写《阿Q正传》《狂人日记》,实际上是对中国的国民性进行了深刻解剖,他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实际上那个时代我们社会精英都在思考我们的民族出路,比如说陈独秀1915年办《新青年》。虽然我们在1911年成立了共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但是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仍然不知道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我们中华民族道路在哪里,我们的方向在哪里,我们今后怎么走。因为虽然成立了共和,我们也学资本主义,但实际上后来发现,西方那一套根本不行,我们实行三权分立,不是说中国没有三权分立,辛亥革命就是实行的三权分立,后来发现三权分立也不行,所以,陈独秀当时要办《新青年》,《新青年》就是把西方的最前沿的思想、最时髦的思想是一一介绍到中国来。
但是,实际上是,开始他并没有找到,包括陈独秀本人,开始他也不是个马克思主义者,甚至对马克思主义还有所拒绝。从他《新青年》的文章来看,但是后来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时候中国人才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一些东西。虽然在19世纪80年代的报纸《万国公报》,当时就曾经出现过马克思和社会主义这样的词,但是那个时候中国社会对马克思、社会主义整个是陌生的,直到十月革命才真正开始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四、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文化自信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应该说是帮助中国人找到了道路,找到了方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实际上我们才找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道路应该怎么走,我们的方向在哪里?所以,我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说中国共产党是拯救了中国文化。我们建立新中国以后,实际上是我们延展了中国文化,拓展了中国文化,同时也创造了中国文化。
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因为大家也知道,我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虽然是在艰苦奋斗年间,但是它的经历使得中华民族的很多精神,在文化上得到了深刻的表现。我什么会有五千年,为什么别的文明会倒,中华文明不倒,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的中华文明有一个很特殊的特点,就是它的顽强性。没有顽强性,中华文化不会发展到五千年,而顽强这个特点,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实际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很大的发挥。比如说新闻界宣传的纪念长征精神活动,走长征路,你就可以看到,长征那是意志的锻炼,长征精神对中华民族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精神,在其他民族身上,我看不到有这样顽强的精神。所以,斯诺曾经说过,他看到中国的长征以后,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汉尼拔,古希腊罗马一个著名的将领,他曾经征服过罗马,他说和长征比起来不过是个假日的远足。外国人有时候对长征的精神评价,我觉得有一种高于我们自己的认识。世界上没有这样顽强的精神,真是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创造了人类举世无双的顽强精神,就是长征精神。
如果中国共产党没有建立新中国,推翻三座大山,中华文化会不会像别的文明那样断线,中华文化最危险的时候真的是1900年到1921年,文化上,精神上最痛苦,在政治上最危险。从历史上来看,新中国的成立,实际上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是挽救了中华文化,同时也创造了中华文化,延伸了中国文化。 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都是深入人心的。而且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种红色文化,这种红色文化的理念,实际上挖掘了中国文化中的优秀内涵。
从历史上来看,新中国的成立,实际上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都是深入人心的,而且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种红色文化。这种红色文化的理念,实际上对中国文化的优秀的一些东西,继续得到了发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更加重视文化建设,拓展中国文化。
比如改革开放精神,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后创造了改革开放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文化、改革开放精神,现在为什么很多国家注意研究我们,实际上从亚洲四小龙开始有一个必然逻辑,一个国家如果成功了、强大了,很多国家一定来研究你、关注你,最后他一定会关注文化。
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今年5月15号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专门讲亚洲文明,怎么理解文明?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个很好的介绍,我认为他是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世界文明表达了中国的观念,就是我怎么来看文明的发展,怎么来看文明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最著名的话,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当然我们要看到一点,从任何一个国家走上繁荣富强之路以后,一定要在文化上有所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讲话里面表达了这么一个思想,就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们的理论成果还有待提升,说起来实际上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样从文化的角度,当然这是大文化的角度,怎么去概括中国人的新创造、新理念。因为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来说,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创造出一批文明成果出来,或者理论成果。中国文化是诞生于中华文明,是在自身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文化。
中国现在有五千年的文明,虽然我们过去创造了很多成果,比如说我们的孔子、孟子,可以和古希腊文明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相提并论,同一个等级的世界性的文化人物,但是今天我们还是需要更好的创造。因为从德国、法国、英国这些大国、强国成长起来的历史来看,他们一旦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总是会涌现一批大家。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谈到了法国、英国、德国,他们欧洲文化产生了很多思想家、文化大家,举了一大串的名字,实际上跟他们的国家发展是相称的。中国文化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文化自信实际上还是要继续把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年那么好的经验,那么丰富的实践,怎么创造出、提炼出一些新概念、新坐标,就是新的精神标识、新的理论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其实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任务。我想,以中华民族的智慧、聪明和创新精神应该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