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新时代·边疆行】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从贫穷走向小康,勤劳改变生活

19-08-25 17:29 来源: 编辑:强励耘

光明网讯(记者 王营)今年58岁的达瓦是克松社区的致富带头人之一,他的家就住在克松社区的小巷中。宽敞整洁的两层藏式房屋,居住面积超过300平米,牛棚在房屋的外面重新搭建。

【新时代·边疆行】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从贫穷走向小康,勤劳改变生活

达瓦现在的家 光明网记者王营

“低矮的围墙,简陋的门庭,这就是我以前的家,破破烂烂的。”达瓦指着一张他家里的老照片告诉记者。

【新时代·边疆行】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从贫穷走向小康,勤劳改变生活

达瓦家的老屋照片 光明网记者王营

民主改革以后,翻身农奴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资料,发展生产的激情无限迸发。克松的百姓辛勤耕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的父母觉得,只有踏踏实实种地才能过上好日子。”达瓦并非全部认同父母的话,他试图创造其他的更大的价值。1988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达瓦通过贷款,购买了一辆拖拉机。“利用拖拉机,提升了劳动效率。我们家的农活很快就干完了,还可以帮助其他村民做一些别的事情。”那一年,达瓦拿到了自己用双手赚来的第一桶金。

随后几年中,达瓦还完贷款后,用余钱买了货车,跑长途运输。后又买了出租车,跑了十多年。“那时我家一年单单在运输方面的收入就近20万元。”达瓦说。开货车、开餐馆、开出租车……达瓦一刻不停地奔波,家中的收入不断增加,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新时代·边疆行】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从贫穷走向小康,勤劳改变生活

达瓦的幸福笑容 光明网记者王营摄

不忘本,不忘根。这是达瓦内心深处的力量。克松设置了“五保户”安置点后,达瓦每年都会带上酥油、各类肉去看望“五保户”老人。爱好歌舞的他,带着社区的人一起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这是我自己编写的歌曲。”达瓦一边说,一边打开了手机上的音乐,悠扬的歌声飘荡开来。

达瓦的经历告诉人们,如果致富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一定是勤劳。

如今,克松社区的人们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除农业收入外,还有运输业、外出务工、加工业等方面的收入。最新数据显示,克松社区劳动力共计445人,从事运输业45人,每年均收入为10万元/人;经商25人,每年均收入3万元/人。

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2018年克松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735.5元。数字,是最直观的说明。收入高了,生活也就好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由此显著提升。

【新时代·边疆行】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从贫穷走向小康,勤劳改变生活

[

责编:刘冰雅

]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安全智能高效 金川集团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日趋完善(图) 安全智能高效 金川集团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日趋完善(图)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补齐发展短板 夯实发展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在甘肃省引起强烈反响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补齐发展短板 夯实发展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在甘肃省引起强烈反响
  • 甘肃广药白云山中药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工 唐仁健等出席 甘肃广药白云山中药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工 唐仁健等出席
  • 牢记初心使命,提高打赢能力——习近平主席视察空军某基地重要讲话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引起强烈反响 牢记初心使命,提高打赢能力——习近平主席视察空军某基地重要讲话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引起强烈反响
  •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图)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图)
  • 图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金句 图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金句
  • 甘肃省文旅厅厅长陈卫中:当好新时代文化的“供养人”(视频) 甘肃省文旅厅厅长陈卫中:当好新时代文化的“供养人”(视频)
  • 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甘肃考察纪实 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甘肃考察纪实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