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八百壮士”:传递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力量
央广网哈尔滨8月10日消息(记者迟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来自祖国各地的800多位年轻教师齐聚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起教学、科研任务。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他们,被称为哈工大“八百壮士”。他们把毕生都献给了共和国的工业化事业,也将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力量不断传递。
秦裕琨:一来都戴狗皮帽子,穿着大羊皮袄,要不受不了,特别冷,我们的预科在乡下,茅草房的屯子。
一个班30人睡上下铺挤在一个寝室里,三餐只有苞米窝头白菜土豆。今年已经86岁的秦裕琨院士回忆起50年代刚来到哈工大时候的艰苦生活,脸上依然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秦裕琨:今天去旁边一走,这边厂房盖起来,三大动力,这边电表厂起来,整个城市在建设,中国在建设、在发展,个人的困难,小事一件,国家发展了,我们就高兴。
在那段“痛并快乐着”的岁月里,他们创办新专业、编译新教材,培养了大批工程师,为当时快速发展的国家工业化建设解了燃眉之急。而说起自己编写的中国第一本锅炉专业教材《燃料燃烧理论及设备》,秦裕琨院士却总是轻描淡写。
秦裕琨:不能老让学生看外文参考书啊,就把我的讲义出版了,作为全国的统编教材,各个学校都用。
哈工大“八百壮士”的人生坐标始终定位于国家的需要,也一直在为了国家的需要不懈奋斗。杜善义院士从60年代来到哈工大以来,55年的教学生涯已经带出100多名博士。他希望,“八百壮士”的精神力量能够一代代的传递,让更多的年轻人继续为国家建功立业。
杜善义:教师的成功经验就是要培养优秀的学生,培养不出来优秀的学生,本身就是失败。我最后一句话就是,希望我的学生要超过我。
相关新闻
- 2017-09-05哈工大研一新生“我是你的眼”:带母亲读研 自强点亮求学路
- 2017-08-05哈工大机器人树起“龙江智造”金字招牌
- 2017-04-14哈工大(深圳)今年计划招500名本科生
- 2016-12-07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小编带你哈工大看雪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