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杭电信工学子在路上

19-07-22 10:01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编辑:赵满同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张臻 编辑 郭端宇)7月12日至15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薪火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舟山,寻找并体验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初探非遗文化,学习高跷技能

  7月12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薪火传承实践团队来到了浙江省舟山市白泉镇柯梅社区,了解白泉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情况。在白泉镇柯梅社区文化负责人叶女士的带领下,参观了文化长廊与文化礼堂。团队成员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锣鼓、布偶戏的韵味,并学习了腰鼓的打法与踩高跷的技巧。队员吴成静在学习高跷之后说到:“这次独一无二的体验,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

  通过与叶女士的交谈,实践团了解到,高跷表演者每次表演为防止双脚滑脱都要用带子将脚和木跷牢牢固定,有时甚至会勒出血痕,但仍咬牙坚持着踩着高跷跳舞、唱歌、进行各种高难度动作,这些对于缺乏训练且胆子较小的人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挑战。谈到此处,叶女士显得有些忧心忡忡。一方面,文化的商业性和精神娱乐的多样性,注定这些传统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与时代产生冲突,而当代人对经济利益与快餐式文化趋之若鹜;另一方面,像高跷这类活动本身很容易让人把高跷本身和危险联系在一起,改变民众这种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怎样留住祖辈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把高跷更好地传承下去,成为了叶女士和她指导的团队的“心结”。令人欣慰的是村里的孩子从小热爱学习高跷,并愿意为此克服困难。

  渔民号子传承人有话说

  舟山渔民号子作为舟山海洋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已于2005年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各种办法和手段,取得了实质性的保护成果。

  7月13日,“薪火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舟山市定海区的“洪国壮文化传播工作室”,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舟山渔歌号子”的魅力并采访文化继承人洪国壮老师与舟山渔歌号子背后的故事。

  采访中,洪老师为团队成员详细的讲述了舟山的历史文化特色。紧接着,洪老师以一个老渔夫的身份向团队介绍了渔民文化和渔歌号子不可分割密切关系,在讲述期间,洪老师为团队表演了最有特色的渔歌号子,从渔夫们撑篙出航,到打鱼归来岸边起网,真实的描绘了舟山特有的生活与文化。团队成员专注聆听并用心记录下特有的文化底蕴。

  随后,团队成员跟随洪老师学习了渔歌号子中最有特色的“摇橹号子”,几位成员伴随着洪先生的口号,拿着船橹,感受渔歌号子的文化魅力。随后,洪老师拿出了他在传承文化期间整理的文字、视频资料,并且向团队展示了洪老师自己撰写的书籍,据洪老师描述,这些资料倾注着他14余载的心血,并且他将继续坚持传承下去。

  最后,洪老师请团队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朋友们拍摄一段寄语,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舟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了解舟山传统的渔业文化。

  两大高校联合开展非物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7月14日下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薪火传承实践团队联合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共同在浙江省舟山市白泉镇柯梅社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促非遗传承 护文化之基活动,共有30余名小朋友与孩子家长参加了本次活动,舟山市白泉镇成教校长林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荷娜等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以此增进青少年对“非遗”的了解与认识,共同营造保护“非遗”的氛围,促进“非遗”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入展。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了解舟山海洋文化。 

  杭电信息工程学院刘洋同学准备的B-BOX为活动拉开序幕,随后两校的合唱、独唱,白泉镇小朋友们“拉丁舞”“中国舞”“古诗词朗诵”等表演也为第一环节增添一份精彩。

  在文化小知识问答环节中,团队穿插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海洋保护以及青少年安全知识等问题进行一系列提问,青少年对所提的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从中学习到了舟山的海洋文化和中国非遗文化,在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中也收获一致好评。

  随后由白泉镇舟山锣鼓表演者叶荷娜女士以及社区锣鼓团队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精妙绝伦的锣鼓演奏。接着叶荷娜女士对孩子们和两校志愿者们进行舟山锣鼓的启蒙教学,使他们切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为传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更好的践行新时代,将非遗文化传播给每一个人,实践团队志愿者将准备好的白色T恤和笼布供青少年们进行绘画创作,团队成员亲身加入青少年队列中,与他们一起将心中的文化绘画出来。随着青少年手中诞生的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以及许多小巧可爱的折纸成品,也象征着活动进入尾声。

  白泉镇柯梅社区文化负责人叶阿姨表示:青年团队所带来的创意和表演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她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让青少年了解非遗文化,了解舟山海洋文化,达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并对团队所举办的活动与安排作出了极高的肯定并表示希望能有长期的合作。

  走入幼儿园,探寻跳蚤舞的奥秘

  7月15日,“薪火传承团队成员乘车前往白泉镇新苗幼儿园,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蚤舞传承人程长。

  跳蚤舞,原是流传在海岛迎神赛会、喜庆丰收时表演的一种民间民族舞蹈。后发展成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民间祭灶神仪式舞蹈,以示送旧迎新,祈求消灾免祸,故民间又称“跳灶舞”。2005年,跳蚤舞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长为团队成员讲述了跳蚤舞的起源与其相关文化。程园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蚤舞”的继承人已经坚持了31余年,在采访中,她提到,她从13岁开始接触到跳蚤舞,起初的目的只是兴趣爱好,在她参加工作之后才渐渐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除了自己坚持不懈的练习之外,程园长也将跳蚤舞带进了自己创办的幼儿园。将跳蚤舞传授给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并且她将跳蚤舞编进早操中,言传身教,用多样的方式去让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下去。

  随后程园长邀请团队成员欣赏了跳蚤舞成名篇《济公斗火神》,两位老师分别扮演济公和火神,扮演济公的李老师通过下蹲和手中的两根竹棍生动演绎了济公阻拦火神的形象,而扮演火神的张老师挥舞着扇子,更是把火神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哪位老师的表演都向团队呈现了前人的想象力和描述能力。在欣赏之后,团队分成两队分别向老师学习了济公和火神的舞步

  最后程园长表示:“当代大学生、年轻人们应该尽快去接触、了解、学习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需要人的,文化在流长,传承者们在慢慢变老,很多文化随着他们的离去就真的不存在了。在日常的非遗学习中,只能通过老师口耳相传,无法留下文字,很多舞步只有口语化的节拍,写下来就没有办法详细正确的表达下去。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接触这样的文化,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

精彩推荐

  • 马勤学赴重庆金地燃气集团洽谈对接合作项目 马勤学赴重庆金地燃气集团洽谈对接合作项目
  • 索鸿宾主持召开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 索鸿宾主持召开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
  • 甘肃省第四期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在麦积区开班 甘肃省第四期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在麦积区开班
  • 平凉市委组织部考察团来麦积区考察学习基层党建工作 平凉市委组织部考察团来麦积区考察学习基层党建工作
  • 张智明深入甘泉镇 麦积镇督查脱贫攻坚工作(图) 张智明深入甘泉镇 麦积镇督查脱贫攻坚工作(图)
  • 平凉酷爱收藏的王积稼 建民间博物馆免费开放 平凉酷爱收藏的王积稼 建民间博物馆免费开放
  • 平凉庄浪韩店南河大桥成功爆破拆除 平凉庄浪韩店南河大桥成功爆破拆除
  • 教育装备助推甘肃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教育装备助推甘肃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