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网络中国节?端午】读古今佳作 话端午习俗

19-06-07 20:01 来源:光明网 张倩 编辑:陈世赟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从古至今,在各位文学名家笔下,端午的诸多习俗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展现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美好,仔细品读,令人回味无穷。

    包粽子、吃粽子

【网络中国节?端午】读古今佳作 话端午习俗

  包粽子。新华社发(郝群英摄)

  端午节,自然少不了粽子。

  粽子在宋代已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端午美食。“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宋代词人欧阳修、陆游笔下都有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描写。

  宋代词人黄裳的《喜迁莺•端午泛湖》中的“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更是写到端午开宴,必有金黄的粽子这道佳肴。这里的“角黍”就是粽子,因其由黍米制成,形状为尖角,故得此名。

  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梁实秋觉得把端午节叫做“粽子节”更亲切些。他曾在散文集《雅舍谈吃》中这样描写沿街卖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枣的,有不加枣的,摆在盘子里齐整可爱。

  “门楣上插着拴着红葫芦的柳枝和艾蒿,一红一绿的,看上去分外明丽,站在那儿吃粽子真的是无限风光。”在作家迟子建笔下,吃粽子的氛围很重要。粽子好吃,如何包呢?迟子建在《故乡的吃食》一文中也有对包粽子的描写:“家家户户提前把风干的粽叶泡好,将糯米也泡好,包粽子的工作就开始了。粽子一般都包成菱形,若是用五彩线捆粽叶的话,粽子看上去就像花荷包了。粽子里通常要夹馅的,爱吃甜的就夹上红枣和豆沙,爱吃咸的就夹上一块腌肉。粽子蒸熟后,要放到凉水中浸着,这样放个两天三天都不会坏。”

  说起包粽子,在作家苏童的记忆中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包粽子的主人公:他的祖母。苏童在《祖母的季节》一文中,深情回忆起了祖母生前不停包粽子的往事,“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有一只粽子挂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头朝那只粽子左看右看,发现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挂着香喷喷、沉甸甸的。”

  赛龙舟

【网络中国节?端午】读古今佳作 话端午习俗

  赛龙舟。新华社发(龙恩泽摄)

  赛龙舟是端午节重要的习俗之一。

  赛龙舟在古代称为“竞渡”。“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唐代诗人张建封一首《竞渡歌》描绘出端午节赛龙舟的火热场面。“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黄裳的《减字木兰花•竞渡》视听结合,声势浩大的端午竞渡场面,令人身临其境。

  作家沈从文在《边城》中也有对湘西小镇端午节人们划龙舟的描写:“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

  戴五彩线、佩香囊

【网络中国节?端午】读古今佳作 话端午习俗

  戴五彩线。新华网图片 (程敏 摄)

  端午节还有戴五彩线的传统。五彩线的青、白、红、黑、黄这五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后来佩戴香囊的习俗也是由戴五彩线演变而出的。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的一首《浣溪沙•端午》就描绘出了妇女们彩线缠臂,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作家汪曾祺在散文《端午的鸭蛋》中称戴五彩线为“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画额、挂艾叶菖蒲

  除了戴五彩线、佩香囊外,画额、挂艾叶菖蒲也是端午重要的驱避毒虫的方式。

【网络中国节?端午】读古今佳作 话端午习俗

  画额。新华网图片 (程敏 摄)

  所谓画额,即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典型的方法是画“王”字。沈从文在《边城》中就曾写到:“妇女、小孩子端午节要穿新衣,额角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吃鱼吃肉……”

  除了将“王”字写在额头上,也有写在门上的。“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黄放在一大碗绍兴酒里,调匀了,叫祁官拿到每间屋的角落里去,用口来喷。喷剩的浓雄黄,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门上写王字;又用指捞一点来塞在每一个孩子肚脐眼里。”画家丰子恺曾这样回忆自己幼时家乡的端午节。

  丰子恺在《端阳忆旧》一文中还忆起家乡端午节挂菖蒲的情景:“染坊店里的伙计祁官,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剑:向野塘采许多蒲叶来,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

  挂艾叶菖蒲是很多地方都有的端午习俗。作家老舍在《赵子曰》小说中也曾有描写:铺户和人家的门上插上一束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或是红色的判官。

【网络中国节?端午】读古今佳作 话端午习俗

  插艾叶。新华社发(程建平 摄)

  名家妙笔书端午,一脉相承的文化,古今相通的情怀,细细品味,浓浓的民族认同感和满满的民族自信心不禁油然而生。

  (光明网 张倩)

精彩推荐

  • 河西首座9D高空玻璃桥今日在武威开通迎客(图) 河西首座9D高空玻璃桥今日在武威开通迎客(图)
  • 临夏永靖:体验端午民俗 畅享亲子时光 临夏永靖:体验端午民俗 畅享亲子时光
  • 张掖武警:端午来临 军民融融“粽”关情 张掖武警:端午来临 军民融融“粽”关情
  • 直击甘肃高考第一天 祝全力拼搏的你们金榜题名!【高清组图】 直击甘肃高考第一天 祝全力拼搏的你们金榜题名!【高清组图】
  • 2019年甘肃高考作文题出炉 2019年甘肃高考作文题出炉
  • 麦积区党政扶贫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在天津举办 麦积区党政扶贫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在天津举办
  • 麦积区召开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小组专题会议 麦积区召开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小组专题会议
  • 麦积区领导巡视高考准备工作(图) 麦积区领导巡视高考准备工作(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