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对话,凝聚亚洲力量(评论员观察)
原标题:文明对话,凝聚亚洲力量(评论员观察)
文明成果本身就是融合交流互鉴的结果。可以说,今天的文明对话,既是一种对现实的关切,也是对历史的呼应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让我们更好凝聚亚洲力量。祝愿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成功举办,助推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今天,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汇聚文学、艺术、影视、文物等各领域名家学者,吸引智库、媒体、青年等不同界别代表,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就在大会召开前夕,“亚洲文明联展(艺术展):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其中一件来自以色列的雕塑作品格外引人注目。雕塑主体,是两个面对面、席地而坐的人,除了目光对视,无数丝线还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寓意着平等的交流、多维的联系与深刻的交融。该作品与展览主题交相呼应,寄托着“大道融通”美好期盼,正是文明之间的“恳谈”,让不同国家有可能超越社会制度、发展阶段、文化传统差异,增进政治互信,充分挖掘合作潜力。
习近平主席多次深刻阐述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他强调:“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对抗还是合作,已经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也是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在一些国家之间,诸多历史的隔阂需要消除,诸多现实的误解需要澄清,诸多人为的偏见更应被摒弃。事实上,能战胜“文明较量”“文明冲突”“文明对抗”的,只能是文明对话、文明交流、文明互鉴。
许多人都记得这样一句歌词:“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作为诸多文明的源头,亚洲的文明底色让这片土地上的人引以为荣。在这片广袤的大陆上,世界2/3的人口、1000多个民族、47个国家聚集于此,亚洲是多种文明和谐共生的代表性地区,也有条件成为多种文明互鉴交融的示范性地区。文化的多元与复杂,让文明对话始终存在现实需要;许多国家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又让文明对话有了更多可能。更重要的是,文明成果本身就是融合交流互鉴的结果。可以说,今天的文明对话,既是一种对现实的关切,也是对历史的呼应。
探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是为了明晰亚洲前途在哪里。18年前,博鳌亚洲论坛应时而生,这些年来不断发展创新,始终坚持为亚洲谋发展;近6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显著成就。作为重要参与力量,亚洲各国一起共事,也积极对话;除了经贸合作之外,更架设了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个领域的人文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应该说,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广泛深入的对话则是互信的前提。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开拓前进,亚洲的未来将链接一个接一个的新起点。
探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归根到底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答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是永恒的课题。尤其是在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的背景下,文明对话更有了共迎挑战的现实针对性。世界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我们推动亚洲文明对话,是为了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携手并进。坚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我们一定能破解困扰全人类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让我们更好凝聚亚洲力量。祝愿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成功举办,助推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