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陕甘宁革命老区,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党带领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革命圣地延安见证了那段烽火岁月。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赴延安,看望老区人民,指导脱贫攻坚,强调要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殷殷嘱托,满满深情。革命年代的延安精神,化作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就在今天(5月7日),延安正式宣布,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小康路上新生活。
今天(5月7日),陕西省政府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19.5万老区群众告别绝对贫困。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
延安,地处黄河中游,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
这里诞生了延安精神,同时也是一个生态极端脆弱,贫困面较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黄沙漫天”是延安的真实写照。就在二十年前,延安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约占入黄泥沙总量的六分之一。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老区人民的脱贫之路,牵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2015年,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他动情地说: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牢记总书记嘱托,延安打响脱贫攻坚战,革命年代形成的延安精神,成为新时代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28000名市、县、乡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带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向贫困宣战。
面对生态环境整体脆弱这一发展的制约因素,延安干部群众大力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去年年底统计,延安的植被覆盖度已经提高到81.3%,而在2000年,这一指标只有46%。
黄土高原上的片片新绿,让老区延安有了脱贫致富的基础。伴随生态改善,延安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基本路径,693个贫困村陆续建立起集体经济组织。
这两天,延川的山峁上,成片的苹果树绿意盎然。县里果业局的技术培训现场,果农冯生财学得很认真,他和家人靠种苹果,去年脱了贫。今年,他扩大了种植面积。为了鼓励村民发展脱贫产业,当地政府不但推出贴息贷款,还免费提供苗木和技术培训。
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如今正在脱贫路上得到充分体现。四年来,各级财政的60多亿元扶贫资金投入,困难群众“起早贪黑奔小康”的内生动力,让延安培育起以苹果种植为代表的一批脱贫产业。到去年底,延安苹果种植380多万亩,产值接近130亿元。
老区落后的基础设施,也是滞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要抓住城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发挥革命老区后发优势。
落实总书记要求,延安在脱贫中新修整治道路2500多公里,解决了84万多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市农村实现水泥沥青路、安全饮水、动力电的全覆盖。
在宜川县马树坪村,几年前村民买袋盐还得翻几座山。2017年8月,穿越陕西12个县、72个乡镇的沿黄公路修到了马树坪村。
今天,老区延安迎来摆脱贫困的历史时刻,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3.2%下降到0.66%。延安脱贫攻坚全面转入巩固提升成果阶段。当地表示,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确保2020年延安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