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珍宝馆推出精品文物展 87件珍贵文物亮相
央视网消息:继续关注《守护布达拉宫千年珍宝》系列报道。明天,也就是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60年的纪念日,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在布达拉宫珍宝馆推出《历史的见证》精品文物展,87件珍贵文物将亮相。既体现了西藏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又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西藏地方与祖国血浓于水的关系。
布达拉宫脚下的雪城,东西长317米,南北宽170米,是布达拉宫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有着丰富的建筑内容和文化内涵,珍宝馆就位于雪城之中。
央视记者季熠非: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布达拉宫雪城的珍宝馆,这里是2009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珍贵文物向国内外游客展示的场所,现在在珍宝馆的三楼,《历史的见证》展览的87件珍贵文物,正在进行点交和布展,它们当中很多都是第一次公开亮相。
三楼展厅展览面积约600平方米,西藏博物馆遴选了馆藏历代中央政府颁赐西藏僧侣官员的印章、封诰、瓷器、玉器、丝绸、牙雕、佛像,以及西藏本地传承下来的唐卡、饰品、金银器等精品文物,共计87件(套),高度浓缩展示了西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西藏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唐聪丽
西藏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唐聪丽:《历史的见证》展览的推出,一方面是为了继续有效履行西藏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职能,“让文物活起来”,持续为公众推出以文物藏品为依托的精品展览,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的献礼制作。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治藏安边”,包括金印、玉印、金册、玉册等在内的各类印章与册文,来源于中央政权的封授,可直接体现西藏地方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揭示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管辖的史实,是西藏与祖国不可分割关系的真实写照和历史见证。尽管西藏地处高原,过去交通十分不便,但是这些晶莹剔透的宫廷玉器、五彩斑斓的丝绸匹料、用工考究的御笔书画,等等代表“汉地风华”的精品文物,是历代中央政府赏赐、赠送西藏地方上层人士以及民间从内地流通到西藏的,体现中原文明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反映出西藏与内地广泛的交往交流关系。
西藏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唐聪丽:我们现在正在布展的这件就是元朝赏赐给西藏的扁壶,在元朝期间中央政府都大量赏赐给萨迦派一些珍贵的礼品,这件也应该是赏赐给萨迦派高僧的。
在“雪域遗珍”展区,出土于昌都卡若遗址、有着西藏博物馆镇馆之宝之称的朱墨彩绘双体陶罐,是西藏东部史前文化的代表。
西藏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唐聪丽:距今有五千到四千年的历史了,它的造型非常特别,是由两个体和一个口组成的,而且还有穿绳的一些小孔,整体造型非常饱满。据专家推测它可能是当时氏族或者是部落进行祭祀活动使用的一种礼器,它也反映了卡若先民高超的造型能力,而且也是西藏史前文化的一件代表和点睛之作。
第四部分“交相辉映”,展示的是由内地加工制作的、具有西藏文化特征的精品文物,反映出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格局。
西藏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唐聪丽:唐卡我们都知道它是藏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而且现在已经是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早些年这种工艺唐卡,比如说像刺绣、织锦、缂丝这些唐卡,基本都是内地制作。
记者:都是内地的工艺?
西藏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唐聪丽:对。比如说这个是都锦生唐卡,是在民国时期因为九世班禅的喜爱,所以特地从杭州订制了这样一批织锦。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87件珍贵文物,展现了几千年来西藏历史的发展脉络,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西藏地方与祖国血浓于水的关系,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见证。据了解,本次《历史的见证》精品文物展将于4月初正式在布达拉宫雪城珍宝馆开展,展期预计持续近三年。
见证13万多件可移动文物普查
从2014年起,央视人走进布达拉宫,记录了13万多件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进展,记录下国家对西藏文物保护实实在在的投入,也记录着文物保护最新理念的变化。
为了记录下布达拉宫千年珍宝是如何守护的,记者穿行在布达拉宫的回廊、殿堂、楼梯。不管是金顶还是地垄、不管是殿堂还是库房,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渐渐展现在众人眼前。
一道、二道、三道,要进入布达拉宫最重要的藏书库——贝叶经库,需要先经过三道门,而这三道门,必须在三位工作人员的现场见证下,才能打开。
最后打开的柜门里,是一排排整齐的囊匣,囊匣里面是国家一级文物贝叶经。
戴着手套,工作人员仔细打开丝绸包裹的贝叶经,与普查登录不同,每个季度,布达拉宫的管理人员都会对贝叶经库房进行一次例行检查。
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研究员白张:没什么问题。
贝叶经是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原始经文,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有梵文、巴利文、藏文几种文字,是世界上古文献类最为珍贵的原始资料之一。2012年,我国完成了贝叶经的大普查和保护工作,现在重点转向日常保护与研究。
贝叶经库里,大伙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随机请出两部贝叶经。轻轻揭开包经布内的白纸,仔细检查,然后又慢慢按照原样,装回去到无酸纸做的囊匣。
布达拉宫管理处文保科科长边巴洛桑:我们抽检两部贝叶经,我们看它是不是有什么灰尘,然后有没有病害,抽检以后看,目前是没什么变化,保存得挺好的。
西藏是文物大区,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文物藏量十分丰富,极具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从2014年开始,国家在西藏启动大规模可移动文物普查,仅布达拉宫就有十几万件套,包括瓷器、唐卡、佛像、丝绸、服饰、印章、典籍等。光元明清瓷器就有2000多件。
布达拉宫文保科保管员旦绕:这是我们专门订做的无酸纸的囊匣,无酸纸是指盒子是没有酸性的,对保护文物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目前,布达拉宫31072件套,可移动文物已完成普查,数据已被录入到国家文物局数据库,约占布宫文物总数的四分之一。1989年到1994年,2002年到2009年,国家投资近3亿元,对布达拉宫展开了二次大的维修。
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李林辉
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李林辉:通过布达拉宫博物院建设,在研究方面深入挖掘布达拉宫文物所蕴含的丰厚的内涵以及它背后的一些价值,包括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都进行一个充分的挖掘,通过现在的科技手段开展好智慧布达拉宫的建设。
120秒看布达拉宫
120秒看布达拉宫显然是不够的,但是我们希望在120秒里,你能欣赏到布达拉宫最新保护成果的重要片段。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