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涛:产业发展需要持续对外开放与国内竞争
【编者按】手机核心技术优势既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攻关,更要紧紧抓住对外开放和国内竞争的有利条件。面对技术变革新形势,如何深刻把握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国内竞争的内在关联。中国理论网特推出两会笔谈文章,一起来学习。
陶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随着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品牌快速崛起,中国手机产业正行进在世界前列。然而,去年爆发的“中兴事件”凸显了中国在芯片这一智能手机核心技术领域仍然落后的客观现实。在担忧电子产业前景之余,人们也未免产生这样的疑问:中国智能手机产业何以在核心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成为全球领先?笔者认为,手机产业技术进步固然是必要的外部条件,对外开放和国内市场竞争则是促进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首先,产业技术进步带来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有利于降低手机行业技术壁垒,是中国手机产业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按照移动通信技术,手机产业可以粗略划分为1G、2G、2.5G、3G、4G等阶段。在2.5G之前的手机属于功能手机,核心技术是基带芯片,早期只有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实力雄厚的大型通信公司拥有。1990年代,这些手机巨头依靠技术上的垄断优势行销全球。它们拥有较全的产业链,实行涵盖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在内的垂直一体化生产组织方式。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行业壁垒高,新企业难以进入。但在1990年代中期,伴随ICT技术创新热潮,德州仪器、亚德诺半导体、朗讯科技、飞利浦等半导体企业设计出了通用的基带芯片。本世纪初,台湾联发科技公司又开发出了可集成更多功能的基带芯片组。高集成的通用基带芯片削弱了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巨头的垄断优势,降低了行业技术壁垒。随着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和独立设计公司(IDH)大量出现,手机行业壁垒不断降低。没有核心技术的新企业通过购买技术平台,将设计外包给IDH公司、生产外包给ODM公司就能制造手机。中国众多的“山寨手机”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逐渐进入手机市场,并涌现出波导、夏新、TCL等品牌商。2005年之后,由于手机操作系统(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的技术革新,手机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基带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两大智能手机核心技术完全由技术平台商提供,手机设计和生产完全转向模块化。传统手机龙头企业彻底丧失了原先核心技术优势,行业由此进入品牌竞争时代。技术、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品牌经营都成为手机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完全通过外购或外包做品牌并不能促进整个产业发展,是对外开放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培育起来的产业链为中国手机行业抓住技术进步这个外部机遇提供了可能性。这种产业链的培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电子产品的加工贸易中积累了产能和技能;第二阶段是在苹果手机的价值链中培育了创新能力。1990年底,中国电子行业实行对外开放,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工贸易。大批跨国电子企业在中国加工组装,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等跨国巨头也进入中国市场,与本土企业建立合资企业,进行手机组装。这一阶段中国企业只进行简单加工,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扩大了产能、积累了经验。这些探索尝试为早期中国“山寨”手机企业的“夹缝生存”提供了产业链,也为之后中国成为苹果手机生产基地积累了产能和技能。苹果手机是智能手机行业翘楚,是当今唯一一家兼有基带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手机品牌,其设计理念超前、技术水平领先。作为苹果手机的供应商或代工厂,必须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或者拥有全球领先设计、加工和生产能力。2010年代以来,苹果手机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中国,包括最终组装和苹果手机供应商的零部件生产。根据苹果公司发布的2018年数据,苹果公司众多供应商的748家工厂中有347家设在中国,占比高达46.4%。苹果手机年年迭代升级,苹果价值链中的中国企业也要相应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较为齐备的手机产业链和技术领先的供应商。这为国产品牌手机的崛起提供了产业链基础。
最后,大而细分的竞争性市场使手机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壮大。手机快速发展的阶段正值我国国民收入迅速提高的时期。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大,手机用户快速增长形成了巨大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由于东西部、城乡间收入水平差异大,手机市场细分度也比较高。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企业初进中国时,中国市场方兴未艾,业绩增速快,所以它们的产品主要面向高端消费群体。细分的市场为国产品牌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由于技术上可获取,电子企业纷纷进军手机行业,利用早期积累的产能和技术优势,以及优于外资品牌的熟悉消费者习惯、灵活反应等优势,进行差异化产品的开发与营销。经过几轮创新与淘汰,一些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继波导、夏新、TCL等之后,有天宇、金立、联想等品牌,之后有华为、小米、OPPO、VIVO等,逐步形成外资品牌主打高端兼顾中低端市场、本土品牌主打低端并极力向高端市场上溯的市场竞争格局。
综上所述,技术进步使手机的设计与生产由传统纵向一体化转向了基于模块分工的水平生产方式,降低了行业壁垒,使没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也可以进入行业参与竞争;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使中国电子企业积累了产能、提高了技能,构建起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大而竞争的市场催生了几代品牌商,带动了供应商的创新和成长。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中国手机产业在没有核心技术的条件下,凭借产业链优势、规模优势、品牌优势走到了世界前列。这其中,开放和竞争成为两个必要条件。开放令中国手机产业享受技术进步的红利;让企业加入全球分工,获得技术扩散的好处,实现了企业和产业升级;正是开放,中国企业置身于全球开放竞争体系,在与高手过招中快速成长。竞争,毋庸置疑激励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产业技术进步,起初对中国而言是外部条件,但是随着华为、小米等品牌商和一批手机供应商快速崛起,中国企业创新创造已经成为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智能手机正处在4G向5G转型的过渡期,新的通信技术变革将推动技术平台和产品创新进一步演进,甚至推动整个价值链重新洗牌。持续对外开放,参与全球分工,同时优化国内竞争环境,推动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是手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者简介:陶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研究领域:国际贸易、全球价值链。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