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戏骨”农民的演艺脱贫路
甘肃:“戏骨”农民的演艺脱贫路
大水(左“石”右“奓”)村的特色民居。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新华社兰州12月7日电(记者程楠、胡伟杰)枪炮声划过天空,“作战”的山峦上烟雾腾腾,“喊杀”声在四周回荡。背着电台穿过“枪林弹雨”,59岁的苗雨海投入地演着戏。
苗雨海家住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喜泉镇大水(左“石”右“奓”)村,这里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大多数村民都得外出打工才能补贴家用。这几年,他和一些当地农民靠着当群众演员,增加了收入,还减少了外出务工时间。
苗雨海皮肤黝黑、个子不高,站在人群中不太起眼。其实,他是一名演了15年戏的“老戏骨”了,参与拍摄的影视剧达20多部。
滚滚东逝的黄河水在景泰拐了个大弯,出现了河水由东向西“倒流”的景象,大水(左“石”右“奓”)拥有黄河、戈壁、绿洲、农庄等多种景色。近年来,许多影视剧来当地取景。
苗雨海回忆,2004年,有一部电视剧在大水(左“石”右“奓”)村附近搭起了实景。出于好奇,他和部分村民开始在剧组打杂工。不久,他们几人索性剃了光头,在电视剧里演起了和尚,“一天工钱20元,还管一顿盒饭”。
“电影《神话》在我们村取过景,我和成龙还演过戏哩。”苗雨海说。有时,如果拍摄需要,苗雨海还带着自己养殖的十几只羊出镜。这些“羊演员”,每天还能给他带来100多元收入。
影视剧拍摄开启了村民的演艺之路。越来越多剧组慕名前来拍戏,村干部有时也会当当“经纪人”,组织村民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群演服务。
苗雨海正在打扫院子。新华社记者程楠摄
喜泉镇人大主席王子绩介绍,在大水(左“石”右“奓”)村取景拍摄的影视剧已有60多部,年均参与拍摄影视剧的群众人数超过1000人次。
“过去,我和两个儿子在外打工,一年才能背回2万多元。现在,我和老伴每年当群演能收入近5000元。”苗雨海说,今年底,他家就能彻底摘了贫困帽。
影视剧拍摄给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摄制组把村外建造的仿真“莫高窟”无偿送给当地人,村民们在吸引更多剧组前来拍摄之余,还搞起了旅游开发。
今年,当地政府整合各类资金26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仿唐宋建筑风格的小巷和明清建筑一条街。最近,漫步大水(左“石”右“奓”)村,处处是宽阔的村道和整洁的民居,还能碰到不少外地来的游客。
不止景泰县,得益于多姿多彩的地理风貌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影视剧拍摄行业及其相关的旅游业正在整个甘肃省形成一股潮流,推动了许多市县的经济发展。
有专家表示,以影视剧取景地为代表的旅游新方式,不仅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也将促进取景地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年底,大水(左“石”右“奓”)村的800多名村民将实现整村脱贫。“明年,我打算把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叫回来,一起开个农家乐,招呼游客来我们这里吃饭住宿。”苗雨海说。
相关新闻
- 2018-12-07土瑶下山记(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
- 2018-12-07美丽乡村·安徽宏村:以家为店的小村,乡土情怀还是要浓些!
- 2018-12-07美丽乡村·安徽宏村:不管你在哪座城市,这个小村必定是你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 2018-12-07让载人航天精神激发更大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