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NO.97】羌寨里的“致富经”: 特色文化旅游走出致富路

18-12-06 16:26 来源:中国网 编辑:张兰琴

  13/242017年,牛飞村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成立,带动了当地再就业成员300余人,这其中有6户贫困户,他们田里种稻米、水里养泥鳅、寨里学羌绣。合作社还开垦了“牛牛农庄”,整理了撂荒9年的田地30亩,投放鱼苗200斤。在 “以稻养鱼,以鱼护稻”生态种养模式下产出的大米,已经销往北京、上海等多地。中国网 伦晓璇 摄

  14/24五十多岁的吴正孝,和丈夫在牛飞村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务工,今年上半年到现在七个月的时间里两人挣了一万多元。同时,土地入社也获得了分红收入。而以往两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土地,一年仅能获得几千元的收入。吴正孝说,自己现在不仅提高了收入,而且能在五十多岁的年纪里走出家门,实现“再就业”很不容易。中国网 伦晓璇 摄

  15/24吴正孝站在自家的房屋前。因为位置便利,地形平坦,在不久的将来,这间房屋将被改造成幼儿园。目前,牛飞村的孩子们大多在四五千米外的镇子里上幼儿园,父母还要抽出时间接送甚至租房陪读,而在村里就读的话,可以很好地解放劳动力。到那时,吴正孝也可以在幼儿园做看护的工作。中国网 伦晓璇 摄

  16/24在沈艳燕的影响下,牛飞村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截至目前,专业合作社已带动200多人居家就业,产生经济价值1780万元。中国网 伦晓璇 摄

  17/24在回乡创业,帮助乡亲们脱贫的道路上,沈艳燕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质疑。近期,合作社准备将一条山路加宽修成水泥路,道路经过一位村民的土地,遭到了阻拦。沈艳燕和丈夫多次与村民协商沟通仍没有结果。如何改变村民的思想,是沈艳燕从创业之初便一直面临的问题。在村民看来,文化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凭借文化挣钱似乎无法想象。起初,沈艳燕教妇女们绣花时,有绣娘的家人觉得沈艳燕是在教她们不务正业,便处处阻止,有人甚至会在她开车经过的路上放置树木阻拦。而在帮助贫困户改造房屋时,也会因观念不同而阻力重重。但随着成果慢慢显现出来,村民们也逐渐认可了沈艳燕的做法。中国网 伦晓璇 摄

  18/24在离牛飞村不远的豆叩镇银岭村,经营农家乐庄园的村民陈洪苹正在等待沈艳燕的到来。陈洪苹也曾经是绣坊的一名绣娘。汶川大地震后,通过羌绣培训,陈洪苹不仅学到了技艺,还重拾对生活的信心,逐渐走上致富的道路。中国网 伦晓璇 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精彩推荐

  • 大型秦腔现代戏《民乐情》即将亮相上海滩 向老一辈共产党人学习 用戏曲讲述扶贫路上的故事 大型秦腔现代戏《民乐情》即将亮相上海滩 向老一辈共产党人学习 用戏曲讲述扶贫路上的故事
  • 敦煌研究院“掌门人”亮相腾云峰会 王旭东发表主题演讲《我心中的敦煌》 敦煌研究院“掌门人”亮相腾云峰会 王旭东发表主题演讲《我心中的敦煌》
  • 以南梁精神激励庆阳加快发展——专访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贠建民 以南梁精神激励庆阳加快发展——专访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贠建民
  • 天水: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出真招 见实效” 天水: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出真招 见实效”
  • 酒泉:发展戈壁农业 推动乡村振兴 酒泉:发展戈壁农业 推动乡村振兴
  • 泾川:昔出长安第一镇 美丽嬗变民富足 泾川:昔出长安第一镇 美丽嬗变民富足
  • 引领文明风尚助力脱贫攻坚——兰州榆中县精神扶贫文艺巡演侧记 引领文明风尚助力脱贫攻坚——兰州榆中县精神扶贫文艺巡演侧记
  • 背起医药箱城里大夫进山村——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师汤志刚的卫生扶贫路 背起医药箱城里大夫进山村——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师汤志刚的卫生扶贫路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