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二人户 沈阳“微型家庭”近半
原标题:一人、二人户 沈阳“微型家庭”近半
沈阳一人户型占总数16.5%
两人户型的家庭约占30.1%
三人户的家庭占总数35.2%
买房分着住近年已不罕见
不愿生一男半女也成主因
沈阳市户籍人口7442109人 家庭户数2783373户,户均2.67人 人口流动等多种因素致家庭户规模缩小
四世同堂热热闹闹的大家族式生活,可能只有到老舍先生的小说中去体味了。12月3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从沈阳市统计局独家了解到,人口流动、住房条件改善和家庭观念的转变,使得沈阳家庭形态发生变化:家庭越来越多,家却越来越小。
“一大家子”渐成过去
“‘一大家子’已经是咱父母那一代人的记忆了,上一代人普遍都有兄弟姐妹,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六七口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情况很常见。”身为90后的吕女士告诉记者,如今情况不一样了,三口之家甚至一两口人的小家庭成了主流,而她就是这样的情况,婚后和老公过起了二人世界。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承担着儿童抚育、老人供养等功能。家庭规模的变动,直接影响其功能的发挥。来自沈阳市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截至10月底,沈阳市户籍人口已达7442109人,家庭户数为2783373户。与3月末相比,新增53040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2.67人,虽然家庭户数增多,但家庭户规模却进一步缩小,并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记者了解到,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家庭户平均人数基本上保持在5.3人的水平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家庭户平均规模开始缩小。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持平。
沈阳有近一半“微型家庭”
从沈阳家庭人口数的变化和分布看:2000年在家庭总户数中所占比重前三位的依次为3人户、2人户、4人户。至2010年,在家庭总户数中所占比重居前三位的已演变成3人户(35.2%) 、2人户(30.1%)和1人户(16.5%)。与此同时,1人户、2人户的“微型家庭”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占全部家庭数量的46.6%。1人户、2人户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正在成为沈阳市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部分。此外,这也充分表明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家庭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家庭“裂变”为小家庭,未婚男女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
不过,虽然全市各区、县(市)家庭户的规模都在不断缩小,但由于地域不同,生活方式、生产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家庭规模也不同。总体特点为两县一市的家庭户规模高于城区。其中,从各县区来看,大东区的家庭户规模最小,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2.53人,法库县的家庭户规模则最大,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2人。
人口流动让家庭变小
那么,是什么让家庭悄然变小?据介绍,家庭户规模变小的原因集中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个人的独立性凸显,同时职业流动性增加,年轻人更可能离开父母独立居住,导致1人户、空巢家庭的比例增加;其次,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形成了“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客观上增加了家庭户数量,降低了平均家庭户规模;最后,经济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使人们有能力、有可能拥有多套住房,实现代际间的分居。
从人口变化的角度看,结婚年龄的推迟,不婚率和离婚率的提高,低生育率、寿命的延长、人口流动等,都导致家庭户规模的不断缩小。不可回避的是,家庭户规模变小对于老年人的负面影响比较显著。因为家庭变小,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总体上在“变老”,即家庭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的上升,给家庭养老模式带来新的课题。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高级记者 白昕
县区 家庭户均人口
法库县 3.2人/户
康平县 2.84人/户
辽中区 2.73人/户
沈北新区 2.72人/户
新民市 2.71人/户
皇姑区 2.67人/户
和平区 2.67人/户
浑南区 2.65人/户
苏家屯区 2.63人/户
沈河区 2.61人/户
于洪区 2.59人/户
铁西区 2.57人/户
大东区 2.53人/户
相关新闻
- 2018-12-04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家庭消毒你做对了吗?
- 2018-11-28厦门2912户保障房承租家庭下周起签订续租合同
- 2018-11-25【壮阔陇原潮 走进新时代】一个家庭的四十年
- 2018-11-23宁夏为贫困人口开设职业技能“补习班” 未来三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将有八至十万人次接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