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援桂记(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
原标题:一家三代援桂记(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
在南宁土生土长的汪东明,每次去上海出差,总会有种亲切的感觉,“这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过的地方。”
60年前,8000多人从上海来到广西,支援边疆建设,这根一扎便是一甲子。
汪东明的爷爷汪长先,1960年和上海如生罐头厂的389名职工一起,分12批来到广西,在工业一穷二白的南宁创办了南宁罐头食品厂。
“那可是轻工部在全国同行业树立的一面旗帜!生产的罐头远销西德、荷兰、美国,为国家创了不少外汇。”已是九十高龄的汪长先豪情不减,“罐头厂还带着农民种青刀豆、菠菜、蘑菇,不少老百姓赚了钱。”
说起当年创业的情形,老人记忆犹新:“刚来的那阵子,连碗都没有,就用逗蛐蛐的罐子吃饭。”
记者翻开《上海支边企业在广西》,书载:挑土方、建厂房、铺水泥路,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在光秃秃的土山包上建成了厂子。“我是预备党员,事事争带头,全厂职工甩开膀子一块干。”老人始终忘不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汪长先来南宁时,还带着妻子和3个孩子,老大是儿子汪春伟,当时才8岁。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战天斗地的创业精神深深浸润着这个小小少年。
汪春伟成年后回上海读大学,毕业时毅然回到广西工作,之后又到南宁冶金矿山机械厂做了7年的科研和管理工作。梅花香自苦寒来,汪春伟主持攻关的“微型计算机在电弧炉炼钢节电中的运用”项目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后来,汪春伟担任防城港市常务副市长。为了引进一家冶金企业落户,在2003年非典期间,汪春伟冒着风险上门拜访,“一架飞机上只坐着我们几个人”。诚意感动了对方,“现在它年产800万吨钢,成为中国500强企业。”回首当年,这位经常自称“我是南宁人”的上海人,眼里闪烁着激情。
汪春伟以前工作忙,没多少时间陪家人。现在自己退了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仍然不多。他还担任广西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会长,不是组织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就是召集专家搞经济运行分析调研。已担任南宁市工信委主任的汪东明说:“好在我妈也理解,从来不拦我爸。”
不久前,南宁市工信委促成东北大学和市里合作建立了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现在正全力协助创新中心解决国内高端铝材热处理生产线成套装备短板问题。汪春伟知道这事是儿子牵的头,这几天心里很高兴。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上海26家企业约3000名职工,连同家属共8000多人,毅然离开上海,来到广西安家落户,为广西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壮乡各族人民永远感激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广西仫佬族退休老干部、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潘琦说。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