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改革印记”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 甘肃庄浪:梯田里的幸福交响曲
[编者按]
岁月不惑,春秋正隆。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凯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风雨四十年,改革在路上。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人民网策划推出“40年·改革印记”系列报道,用记者的视频、图片、文字,通过人民网、手机人民网、人民网法人微博、微信、人民视频APP等多个端口,为您讲述全国各地、各行业的“改革印记”,在时光的记忆中传递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感受日新月异的时代巨变。
庄浪梯田。(王文嘉 摄)
梯田,是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的标志。一提起庄浪,人们就会想起梯田。从1964年开始,数十万庄浪儿女肩挑手扛,历经34年,在梁峁沟壑间开垦出了百万亩梯田。庄浪县的所有耕地都实现了梯田化,这里也于1998年成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
新中国成立之初,庄浪402个梁峁,2553条沟壑间能望得见的树木零零星星。因为贫困,山上的草皮被当地百姓铲回家烧饭取暖。长此以往,一道道梁峁被剃了光头,绿意鲜有,尽是苍凉。
梯田修好后,地修平了,曾经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过去大风一起漫天黄沙的庄浪如今披上了一层绿衣,漫山遍野的苹果树在丰收季节将山峁沟壑“染”成了红色,生态的好转带火了旅游,乡村旅游的兴起也为当地百姓铺就了一条致富路。
游龙山顶上,今年新栽植的油松已经成功存活。(王文嘉 摄)
万人植绿不分你我
游龙山位于庄浪县西北部南湖镇境内,从空中俯瞰,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山间。过去游龙山上光秃秃的,仿佛一条“土龙”;今年南湖镇的村民们在游龙山上种植了一万余亩的油松、核桃、山毛桃、苹果等绿植,现在登上山顶放眼望去,游龙山仿佛一条“绿龙”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我们这里植树都是通过异地调劳、义务投劳的方式,村民们自觉地参与植树,不管是不是自己村上的土地,都会参加。”南湖镇党委书记李鑫告诉记者。
对一万余亩的山地梯田进行植树造林,想想都知道有多不容易,从规划、放线、挖坑再到种植,工作量大不说,群众工作还不好做。南湖镇党委通过镇党委带动村支部、村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三带”模式,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林果结合”的思路科学种植,以生态建设带动产业开发,以产业开发促进生态建设,发动全镇村民最终顺利完成了植树造林的任务。
南湖镇党委副书记刘兵强从去年开始就在游龙山上的梯田里进行土地平整工作,今年一开春,他就带领着镇上的干部们在镇机关的责任梯田里种植油松。早上起来天不亮他就和同事们进了山,中午趁休息时间吃一点儿馍馍,下午继续在梯田里放线、挖坑。就这样,南湖镇全镇16个村调劳2.2万多人次,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土地平整的任务。
南湖镇石阳村党支部书记郜志峻今年也带领着村民们在游龙山上种树。“起初很多村民抱着应付的态度来种树,后来看见镇上的干部和党员那么认真,大家也都认真了起来。这些梯田虽然不属于我们村,但是明年规划的植树造林区域有我们村的梯田,其他村的村民明年也会帮助我们植树。”郜志峻说。
“种树之后我们村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以前春天的时候一刮风漫天都是黄沙,什么都看不见;现在有树了,再大的风也刮不起沙了,我没事儿时就喜欢来这山上转转,看看风景,望着绿色的梯田,心里高兴着哩。”今年78岁的高房村村民叶有堂说。
“你看,我们种树是有标准的。栽植的时候要深挖一个坑、选壮一棵苗、浇足一桶水、覆好一张膜,这些标准能保证树的成活率;种树时,一埋、二提、三踩,保证树根的牢固;除此之外,种好的树还要竖看成一列,斜看成一行,咱这可是标准示范地,我们种不好其他党员和村民还怎么学习。”刘兵强指着镇机关党委承包的一片责任地里种植的油松说得头头是道。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怎么种树,就算种上了树也活不了,现在咱还真成专家了。”面颊被风吹得通红的刘兵强说。南湖镇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不仅要自己带头种树,还要跟林业局的包乡技术人员在种树期间深入田间地头,全程指导、跟踪、抽查检查,确保新造一片,成活一片,成林一片。
据庄浪县委书记徐毅介绍,庄浪县打破了乡镇村社界限,按照城区景观化、乡村园林化、庭院花园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坚持整乡整流域推进、整山整沟道治理、整村整社区绿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
“2017年庄浪全县栽植各类苗木2160万株,完成投资9600多万元,完成生态林和经济林‘两个十万亩’工程,全县累计义务投劳45万人(次)、折资3150万元。今年全县将完成林果建设10.25万亩,森林覆盖率将由27.29%提高到28.55%,全县都掀起了造林绿化的热潮。”徐毅说。
庄浪县万泉镇果园内的苹果喜获丰收。(王文嘉 摄)
致富金果漫山遍野
庄浪县万泉镇是平凉市远近闻名的苹果种植之乡,海拔1600米左右,层层分布的梯田使得果树能够得到充分的日照,具有种植苹果的天然优势。秋收季节,登上万泉镇的一处山顶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上挂着红彤彤的果实,山下的一片川地,更是被苹果“染”成了红色。
“我们镇有梯田果园3.6万亩,其中挂果果园2.6万亩,去年总产量达到了4.3万吨。从改革开放初期村民就开始种苹果,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果树,种苹果收入高,农户的积极性也很高。”万泉镇党委书记刘晓东说。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尝试种苹果了,现在家里的10亩梯田全部都种上了苹果,苹果被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有一部分还通过网店销售出去,年收入近20万元,家里盖起了二层楼,买了小汽车,孩子们在县城里还住进了楼房,日子过得红火着哩。”今年65岁的邵海江说起如今的日子,脸上笑开了花。
种苹果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万泉镇刚开始在村民中推广普及苹果树苗时,遭到了村民的抵制。干部们前脚帮村民把苹果树苗栽进地里,转身刚走村民就拔出树苗要种自己的苞谷、洋芋。怎么种苹果、如何修剪树枝、怎么管理,这些对于村民来说都是问题。
为此,庄浪县成立了由县级果业技术员组成的果园管理培训讲师团,制定“雨露技术培训计划”,实行巡回开讲制,按照“每乡至少4次讲座、每村至少4次培训、每户至少1人参与”的模式,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指导、印发资料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开展以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为主的技术培训。此外,庄浪县内14个果园乡镇200余个果园村的2.08万户贫困户也全部参与其中,实现贫困人口果园管理培训全覆盖,不断提高贫困果农果园自主管理能力。
不仅有讲师团授课,庄浪县还组织种果能手赴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植经验,邵江海就去过陕西、山东等地学习。“每次学习回来都会有新的收获。现在我不仅要操心自家的10亩果园,村里谁家的果园有问题都能请教我,平时我也会去各家的果园看一看,有问题要帮助他们解决。我最关心的还是贫困户家的果园,这两年要赶紧帮他们脱贫哩。”他说。
据了解,2018年庄浪县新植果园2.6万亩,其中贫困户发展果园2.17万亩。截至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65万亩,其中挂果园面积22.5万亩,2018年果品总产量预计达到45万吨、总收入16.45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果园面积9.04万亩,其中幼园6.48万亩,挂果园2.56万亩,人均果品纯收入676.2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10.8%。
游客正在庄浪县通化镇陈堡村游玩。(王文嘉 摄)
乡村旅游铺致富路
关山覆盖庄浪县境206平方公里。关山之中点缀着云崖寺、朝那湫等自然和人文景区,景区和百万亩庄浪梯田吸引了大批游客。石桥村临近云崖寺景区,如同云崖寺景区的“会客厅”,游客从庄浪县城前往云崖寺景区旅游必经石桥村。此外,还有像上寨村、陈堡村、葛峡村这些具有景区会客地域优势的村庄,都在今年十一长假期间热闹了起来。
统计显示,每年有20万人(次)的游客进入庄浪县景区旅游。巨大的客流量也是庄浪县发展乡村游的优势所在。怎样让游客在庄浪县境内留下来游玩?庄浪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全力发展乡村游,让景区游和乡村游并驾拉动全域旅游发展。
为了破解融资难、景区与旅游公司对接难和旅游项目建设难等突出问题,县里注资5000万元,成立了庄浪关山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景区资产的移交和划转,将县内主要景区统一管理、开发、包装和宣传,实现了市场化运作、资本化运营,有效激发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
在旅游示范村建设上,庄浪县紧扣村域文化主题做文章,跳出了旅游示范村建设千篇一律的局限:相传,韩店镇石桥村是西汉丝绸之路的驿站所在地,石桥旅游示范村建设重在生态餐厅、特色民宿、农特产品上做文章;通化镇陈堡旅游示范村则围绕中草药文化,建成了展示中草药标本的百草园……目前,全县共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休闲农业、农家乐352个,其中,韩店镇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郑河乡上寨村素有养蜂的传统,这里出产的蜂蜜质量上乘,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的购买。庄浪县借助甘肃省民政厅帮扶,在郑河乡上寨村培育中蜂养殖,筹资20万元,引进200箱中蜂,投放到村里的贫困家庭中饲养。
今年5月,上寨村在银川打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柳忠活接到了帮扶干部打来的电话,回家开始了蜜蜂养殖。每遇养殖难题的时候,他打个电话,村里的帮扶干部就会约请专家,上门为他指点解惑。为了解决蜜蜂养殖难题,上寨村成立了中蜂养殖合作社,专门开展技术指导。这个国庆长假,甘肃天水市游客惠智军因庄浪梯田慕名前来庄浪县,在游览了朝那湫景区之后,来到上寨旅游示范村,听说村里还养殖蜜蜂,就顺便到村里的中蜂养殖区购买了蜂蜜。因为游客的争相购买,柳忠活销售蜂蜜达3000多元。“多亏了乡村旅游,我今年不仅可以脱贫,对今后的致富也充满了信心。”柳忠活说。
在旅游示范村培育脱贫产业方面,庄浪县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打造。据通化镇党委书记陈玉忠介绍,通化镇采取“三变+乡村游”的模式,在陈堡村发展观光农业,种植300亩油葵园。8月油葵开花,梯田和山川里开满了黄灿灿的油葵花,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带动了村里农家店的销售。陈堡村农民柳彩霞在村里开办了1处小商店,旺季时每天最低纯收入能达到200元钱。
近年来,庄浪县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乡村旅游为突破,以休闲农业为元素,以核心品牌为效应,以宣传推介为抓手,始终坚持美丽乡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同步推进,全面拉开了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现如今,走进庄浪,处处都充满了绿色的生机,山青了,水绿了,农民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庄浪县坚持山水林田路共同治理,历经半个世纪,走出了“山顶乔灌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地埂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的生态治理之路。
梯田,这个与庄浪密不可分的词汇,正在新时代与庄浪人共同见证着这里的蓬勃发展。
相关新闻
- 2018-11-15省港大罢工:反帝爱国的厚重一笔(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 2018-11-15【中国那些事儿】“双十一”销售额再破纪录!外媒:中国市场内需广阔 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 2018-11-15【中国那些事儿】中国“爱情鸟”纽约C位出道 圈粉无数成最火“单身汉”
- 2018-11-15跟着习主席出访 巴布亚新几内亚快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