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凉山】五道箐乡:网络助力搭建桥梁,为脱贫攻坚提供新动力
普格,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不仅是彝族火把圣地与温泉之都,也是典型的农业县、深度贫困县。近年来,普格县大力推行网络扶贫五大工程,在脱贫攻坚道路上迈出有力的步伐。其下辖五道箐乡,更是依托网络助力,在脱贫攻坚各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普格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吕刚介绍:网络扶贫在普格县尚属一个新的举措,但在远程教育、医疗、党群教育等方面都已发挥了巨大的效用。
网络为洛果村村民生活带来改变
洛果村是五道箐乡下辖的三个村子之一,也是全彝族村、贫困村。在网络扶贫的精准助力下,洛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今的洛果村党群活动中心,到处涌动着互联网带来的新鲜活力。
图为洛果村农民网校正在上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
洛果村农民网校就位于党群活动中心院内,教室里身着彝族服饰的村民正在听老师讲解智能手机的使用。今年8月刚成立的这所农民网校,是四川省第一家农民网校。村民在这里学习如何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操作微信、QQ、线上购物等常见网络软件。通过掌握这些技能,村民可以轻松地在网上查询务农、就业等实用信息,实现基础医疗、远程交流等生活需要。
图为洛果村网络体验室(农家书屋)中村民正在体验使用电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
党群活动中心内还设有网络体验室,内置五台电脑,方便村民随时在这里练习与运用在农民网校学到的技能。
除了直接的教育与讲解,洛果村党群活动中心的其他厅室内,同样充满了网络的便捷。脱贫攻坚指挥室中可以通过触屏来了解普格的县情、风情以及脱贫项目等;村卫生室已经开通了远程预约挂号等服务项目;党员远程教育室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及时将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播到农村党员的心间……
网络为果蔬种植带来科技助力
今年,五道箐乡农业基地与益农社“天虎云商”电商平台合作,打造互联网+智慧农业示范点,从果蔬的种植到贩卖都借助网络完成。
图为五道箐农业基地示范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凉山分公司胡磊表示,农民不仅关心如何提高种植质量与数量,更关心如何更好地将农作产品卖出去。“天虎云商”可以帮助农民将农产品直接从产地送至消费者餐桌上,而不需要中间商的参与;同时,还可以帮助农民从线上直接购买肥料、农药等商品,无需再远途奔波。
图为五道箐农业基地的气象监测站与大棚草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蔬菜大棚内设有气象监测站,实时监测棚内情况,收集大棚内空气、土壤、病虫害等信息,通过摄像头传输进行大数据分析。视频传输到农科院,可获得相关专家直接指导。“产品溯源”功能则将所有被记录的信息整理,以二维码形式贴在产品包装上,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得所有果蔬种植期间的信息,从而大大加强果蔬产品的质量保证。
网络为乡村问诊提供新渠道
为解决偏远地区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凉山州计生委试点建设了远程医疗平台与远程预约挂号等服务项目。五道箐乡卫生院依托于远程医疗系统,开展远程问诊与会诊,大大方便群众就医。
图为卫生院医生正在进行远程会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
五道箐乡卫生院三楼设置了两间远程联合门诊中心,对于院内医生难下定论的病症,可以与四川省肿瘤医院、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在线会诊。
远程医疗系统支持门诊与会诊两种方式。对于简单症状,患者可以直接通过MDT多学科远程门诊在线进行问诊。而对于复杂症状,则由卫生院医生向上一级帮扶医院提出会诊,急诊病例通常会在3小时内安排好会诊时间,12小时内完成会诊,非急诊病例则会在2天内完成会诊。
罗安心原是四川省肿瘤医院远程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现在采洛洛博村驻村工作队工作,他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五道箐乡卫生院远程医疗系统的特色是会诊与教学相结合。上级医院的专家不仅会针对病例与卫生院医生进行会诊,还会对会诊进行点评,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下级医院的医疗水平提升。
网络为乡村小学打开教育大门
作为远程教育的远端,五道箐乡中心小学与成都嘉祥外国语实验小学、西昌二小、普格县附城小学这三所前端学校开展远程教育,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这三所学校的课堂当中。
图为五道箐乡中心小学三年二班的学生正在与西昌二小的学生远程同步上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
五道箐乡中心小学校长胡正华介绍,远程教育涵盖的课程非常多,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凡是学校开设的课程,都可以成为远程教育的内容。只要时间合适,前端与远端的两个班级就会连线上课,一般以前端老师为主,远端老师也会在教室里辅助五道箐乡中心小学的学生学习,而两个班级的学生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互动。
远程教育不仅限于视频连线、直播教学,远程上课的内容还可以被录制为视频,播放给其他班级的学生观看。这样的远程教育活动几乎每天都会有,效果也是显著的。胡正华表示学生的进步非常大,“以前学生的均分只有四、五十分,现在可以达到七、八十分。”
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时,学生的感情需要同样重要。今年9月,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小屋”正式在五道箐乡中心小学落户。据胡正华介绍,五道箐乡中心小学目前有196名留守儿童,“爱心小屋”的建成使得这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远在外地务工的家长进行远程视频通话,拉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缓解了孩子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
相关新闻
- 2018-10-26【中国梦·践行者】伶仃洋上的"父子兵":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上 做农民工也很自豪
- 2018-10-26瞰中国|机器轰鸣,颗粒归仓 金秋十月丰收的交响曲
- 2018-10-26【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于敏:把微薄力量融入祖国强盛中
- 2018-10-26我们对“中国戏”到底有没有真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