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互鉴与文化融合(“一带一路”文化)
原标题:文化互鉴与文化融合(“一带一路”文化)
《马与骆驼图》
壁画中的胡旋舞
国家图书馆中国圆明园学会著商务印书馆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出版了《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一书,在此书中,他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被世人广泛接受。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时代命题,“一带一路”成为衔接中国梦与世界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关于“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之间的关系,学者们讨论得已经很多。在笔者看来,尽管二者在性质、范围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但作为中外交往的代名词,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关于“一带一路”的出版物中,这本《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有些特别,它是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东西方之间的交往,以古鉴今,为“一带一路”提供某些启示。
无论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还是现今的“一带一路”,都横跨欧、亚等大陆,涉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往。关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发展模式,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其著名的《文明的冲突》一书中认为,导致未来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的差异,而是来自于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然而,在向来尊奉和而不同观念的中国人看来,不同的文明之间除了相互碰撞和争斗,还有一条相互借鉴并进而实现相互融合的道路可走。
本书以丰富的文物实例,证明了历史上东西方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交往,并由此实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和相互融合。
现今出土的汉唐文物中有许多以骆驼作为表现对象的雕塑、壁画和绘画,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新现象。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只有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才能穿越横亘在东西方之间那片“平沙莽莽黄入天”的茫茫荒漠。正是因为骆驼在当时东西方交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才会被诗人们郑重地写进诗篇,我们才会在优美的唐诗中不时看到它的身影。无论是杜甫吟咏的“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还是张籍勾勒的“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再比如在唐代十分盛行的胡旋舞。这是一种从西域康国等地传入中原的舞蹈,以节奏轻快、急速回旋而著称。在《全唐诗》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描写胡旋舞表演场面的作品,如白居易《新乐府·胡旋女》:“胡旋女,出康居。心应弦,手应鼓。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元稹《胡旋女》:“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骊珠迸珥逐龙星,虹晕轻巾掣流电。潜鲸暗噏笡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才人观者相为言,承奉君恩在圆变。”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李端《胡腾儿》:“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这种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往,不仅把葡萄、石榴、苜蓿、骏马等动植物带入中原,丰富了国人的物质生活,而且在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领域深刻影响了时人的精神生活。进而言之,这种双方互利互惠的交往,反映出古代中国有容乃大、和合至上、与邻为友的传统,人们在这种相互馈赠的交往中也放弃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陈腐观念,这对唐王朝宽容、开放、自信、大气的时代精神的塑造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既然是平等的文化交往,当然是双向的、互动的。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精神生活的推陈出新,同样,中国的文明之光也照亮了西方世界。物质方面,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科技方面如造纸术、印刷术以及火药等,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进程。
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西传为例,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未传入欧洲之前,人们主要的书写工具是羊皮书卷,成本十分昂贵,据说抄写一部《圣经》就要用掉300张羊皮,这显然非一般人所能负担,因此知识被极少数的贵族和僧侣所垄断,大众在神学和愚昧迷雾的笼罩之下艰难地跋涉着。而随着来自遥远东方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使得图书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因而变得便宜、易于获取,于是借助书籍传播理性的光辉逐渐被点亮,人们的思想得到启蒙,科学和民主自由的观念借此深入人心。可以说,正是这种双向的、互惠式的文化交流创造了东西方文明的共同繁荣,也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历史事实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这样一个规律:中外文化交往(这种交往当然是平等的,而非强迫的、被动的)与国家的盛衰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的联系。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凡中国国力强盛的时期,比如汉朝、唐朝,也是中外文化交往最频繁、最密切的时期。而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直接导致了古老的中国脱离了世界近代化以来高速发展的快车轨,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变得步履蹒跚,老态龙钟。“没有外来文化的参照,我们很难看清楚自身。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借鉴乃至融合,古人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和方向。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同的文化享有许多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交流的价值在于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外来文化不仅是补充,还将激发出创造和发展的活力。”本书作者之一齐东方的这段话令人印象深刻,也发人深思。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这本《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的当代价值之所在。
(作者为本书责编)
- 2018-10-19习近平向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致贺信
- 2018-10-18让文化阳光普照大地
- 2018-10-18内蒙古:体验古法造纸感受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