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认识青年马克思
原标题:光影中认识青年马克思
“伦勃朗的强烈色彩”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0年合作撰写的一篇书评中提出的著名命题,它与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共同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精髓。在马克思诞辰200年之际,《青年马克思》(海地导演哈乌·佩克执导)这部传记影片在我国公映,称得上实现了现实主义的历史深度与“伦勃朗的强烈色彩”的结合。
这部影片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活的青年马克思形象。青年马克思时代的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封建势力、工人运动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空前激烈,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青年马克思的活动丰富多彩。然而,这种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恰恰构成了影片艺术表达的难点。导演哈乌·佩克捕捉伟大人物的平凡生活细节,将这些有意蕴的细节转化为一帧帧镜头,再组接为青年马克思的生动故事。
历史积淀于现实。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人而言,马克思是一座丰碑、一套体系、一个高度,要将这样一个伟大人物的青年时代展示给观众看,难度不小。在这部影片中,哈乌·佩克在突出青年马克思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友谊、家庭和婚姻独特理解的同时,以“伦勃朗的强烈色彩”细致地刻画了一位有血有肉的青年马克思。在影片中,导演通过镜头明暗、远近对比,塑造了一个热爱学习和思考、充满激情和温情的青年马克思。比如,在恩格斯指出马克思虽然对唯物主义研究很深,但还应该读一些英国古典经济学著作时,镜头推向了在图书馆内一边读书、一边认真做笔记的马克思,在他清晰坚毅的形象后面是一排排模糊的巨大书架。又如,影片以普鲁士王国的贫苦人民为生计所迫偷偷去森林中捡枯枝却遭到军警的残酷杀害这一事件为开篇,镜头中,黎明时的微弱阳光透过树林罅隙,一切都在密林当中显得模糊,只有被军警杀死的贫民那愁苦的脸庞显得无比清晰。这一惨烈景象深深印入马克思的脑海,甚至进入他的梦境当中。紧接这一场景,马克思在昏暗的《莱茵报》编辑部悲愤交加地朗诵他写的关于这一问题的文章手稿——《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影片正是通过这些富有“伦勃朗的强烈色彩”的艺术画面,塑造了一个热情、勇敢、不畏强暴,又理智清醒的青年马克思形象。这两种性格特点在青年马克思身上对撞、交融,使得这一人物形象达到了艺术的真实。
本片成功地运用了矛盾冲突的手法,真实地刻画了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例如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第一次见面,伟大友谊的缔结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一帆风顺。贫穷的马克思与富有的恩格斯是通过激烈争执和辩论加深对彼此了解的。通过辩论,他们互相欣赏,通过在国际象棋棋盘上的较量,他们探讨哲学问题,并指出对方著作的不足。又比如,在蒲鲁东为工人宣讲时,马克思在台下发表对其所倡导的无政府主义的批判,并用一系列理论问题公开质疑这位当时享有盛誉的法国哲学家。再比如,在英国,当年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面对正义者同盟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马克思与当时倡导空想社会主义的魏特林发生了激烈争执,结果魏特林黯然离开现场。当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这一事件会使正义者同盟拒绝他们的加入时,这一著名的工人组织却对这两位情绪低落的年轻人伸出了橄榄枝,并要求他们撰写该组织的纲领和宣言。影片通过对他们关系的细节刻画,展现了恩格斯形象的丰富性。
“伦勃朗的强烈色彩”与现实主义精神是《青年马克思》贴近观众,打动人心的法宝。通过这一艺术手法,哈乌·佩克不仅成功地树立起一个生动丰满、具有现代感的青年马克思形象,同时也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相关新闻
- 2018-10-15深刻认识历史叙事的价值(学苑论衡)
- 2018-09-28深刻认识美国制造经贸摩擦的原因(热点辨析)
- 2018-09-26对不起,今天才认识你!
- 2018-09-25卫健委:青少年要认识网络的危害及网络成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