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亮出“江苏实践”

18-10-12 11:25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亮出“江苏实践”

  扬州大运河畔。扬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大运河纵贯数千里,穿越千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作为古代中国经济大动脉,它为大一统国家提供经济保障,串连起一条南北向的经济带和文化带,成为深植于人们心中的情感纽带。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按照这一根本遵循,江苏站在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先行示范,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走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

   新目标: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

  在申遗阶段,扬州作为牵头城市立下首功;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江苏一马当先,要将之建设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标志性工程。

  去年4月,省委书记娄勤俭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到大运河淮安段、镇江段、扬州段考察,看河道水情、察文物遗产、听专家建议,要求系统推进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传承文明,造福人民,创造未来,让这一历史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

  今年6月,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娄勤俭提出,确立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追求,让人们一提到运河就想到江苏,欣赏运河之美就首选江苏,研究运河文化就先到江苏,展示运河形象就首推江苏。

  今年7月,娄勤俭会见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张锦秋,观看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计方案、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表示江苏将打造充分展示国家精神、彰显历史文化、体现时代特色的建筑精品,使之成为最能反映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标志性经典工程。

  我省是大运河的起源地,吴王夫差开邗沟开挖中国大运河第一锹;大运河流经8个省市,江苏段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区7个、占46%,遗产点22个、占44%,列入遗产的有325公里、占1/3;古代大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淮安、扬州、苏州、杭州)江苏占三席,开通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江苏经过或居留,不仅有《枫桥夜泊》这样的千古佳作,而且留下了白居易苏州开山塘街、苏东坡徐州治水等文化遗产。历史上,江苏一直是大运河覆盖地域最广、漕盐运量最大、沿线城镇最繁华的核心段,目前沿线11个设区市常住人口占全省85%,经济总量占91%,拥有17座全国文明城市、9座国家级创新城市,可以说,大运河沿线是江苏的经济重心、创新前沿。

  谋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筹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搭建国际运河文化交流平台,组织重点媒体讲述大运河故事,策划运河文化出版工程……江苏新招实招夺人眼球;淮安打造“运河之都”,扬州做靓“运河原点”,无锡建设“江南水弄堂”,苏州再绘“姑苏繁华图”……各地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动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国家文化公园属于世界性首创,作为全国唯一进行大运河国家公园试点的省份,我省从今年4月起编制规划,涵盖江苏段690公里,覆盖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京、南通和泰州11个设区市,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国家公园。我省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价值提炼为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经济运行的国家命脉、多元文化的融合渠道、治水思想的经典表达和革命精神的弘扬基地这五大内涵,形成由22个核心展示园、25个集中展示带和148个特色展示点构成的布局结构。以治水智慧文化线路为例,规划围绕淮安清口枢纽、洪泽湖大堤,扬州邵伯湖、三湾,镇江谏壁船闸,苏州盘门等核心展示区,串连沿线的闸口、堤坝、码头、桥梁等水工设施,展示传统水工工程的技术特征、治水智慧和当代成就。

   新作为:做好文化、生态、环境三篇大文章

  展开江苏地图,大运河江苏段不仅串连吴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和江海文化,还沟通扬子江城市群、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三大重点功能区,可以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我省构建“1+3”重点功能区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

  今年8月,位于淮安的中国漕运城、板闸遗址公园开工建设,这项总投资28.7亿元的工程成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价值弘扬的典范。4年前,板闸遗址重见天日,成为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最重要的发现。淮安出资3亿元回收已经出让的100余亩土地,把商业用地调整为文化遗产保护用地。遗址公园将对板闸文物本体实施带水保护,对榷关遗址、三元宫等进行修缮和布展提升,并规划建设板闸及闸文化博物馆,着力打造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经典之作。据统计,大运河江苏段流经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沿线有近千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和革命文化遗存,还有数不清的手工技艺、戏曲文艺、饮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丰厚家底,江苏响亮地提出:现有历史遗存无一例外全部保护,进行抢救性保护延续文脉,建设性破坏坚决杜绝,文化设施尽量向公众开放,使运河文化融入寻常生活,更好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运河之美,首先是水美,水生态文化是江苏运河文化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部分。苏州围绕水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力争两三年内完成10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河道水网全面治理,让千年运河再现鱼跃清波;提升大运河沿线景观环境,彰显“因河而兴,依河而居”的水乡特色风貌;完善大运河沿线生态防护林带体系,建设百里绿色生态廊道和千亩蚕桑文化生态区;投资73亿元实施堤防加固工程,实现防洪安全、环境整治、遗产保护、健康休闲、文化旅游五位一体……进而培育大运河沿线经济新业态,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历史经典产业、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让悠久文明的精髓融入现代产业生活。

  放眼全省,我省在大运河全线推进绿色运输,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进度居长江水系14省市之首,在全国率先研发成功内河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船舶改造数量居全国第一;运河沿线建成水利风景区、水美乡镇乡村近800家,运河所经之处是一条美丽的城市景观带。

  依托大运河,江苏还搭建全球性“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位于扬州的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是我省唯一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12日,WCCO将与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CNCPEC)共同举办“2018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届时将有30个国家、80多个运河城市和地区的国外城市市长和管理者、学者及企业家志愿者出席,通过交流互鉴汇聚全球运河事业的力量和声音,传达大运河保护的“中国行动·江苏实践”。

   新成就:为千年运河留下江苏印记和时代华章

  流淌千年的运河水,在今天激荡着时代的交响,汹涌着高质量发展的潮声。

  站在镇江谏壁船闸俯瞰,一艘艘巨轮驶过的场面非常壮观。谏壁船闸是大运河上“江南第一闸”,每天过闸运输船只不下1000艘,年货运量达1亿吨。

  据统计,京杭运河80%的全年通航里程在江苏,通行2000吨船只的航道全部在江苏,每年货运量约4亿吨,占全省综合运输总量约20%,相当于8条京沪高速、4个葛洲坝的运量。大运河还是节约运输成本、节能减排的“功臣”,因运价低廉,每年可节约社会运输成本近200亿元,节约柴油消耗近300万吨,减少大量的废气排放,如今仍在支撑江苏乃至华东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江苏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业态。在无锡运河岸边,一个由轧钢厂改造而成的国家级数字电影产业园悄然崛起,已聚集国内外500多家知名影视制作企业。以科技拍摄和后期制作为核心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开创“中国电影工业3.0时代”,除拥有水下特效棚、国际标准棚、1.2万平方米超大影棚等15座专业影棚外,园区的虚拟拍摄、3D拍摄等技术,能满足大型高科技影片的拍摄需求。每年有近200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制作,园区已形成50亿元的年产值规模。

  乡村也乘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东风美起来、富起来。徐州沛县湖西渡是大运河湖西航道众多渡口中名气最大的。依托大运河、微山湖两大优质水源,湖西农场成为全国著名杂交稻育种基地、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不久前,湖西农场与绿城集团签订总投资1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将湖西农场规划设计成为原乡、康养、农创、教育、宜居五个特色小镇,总投资3亿元的湖西农创特色小镇开始动工,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画卷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还为解决江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提供了一把钥匙。泰州溱湖湿地公园恰似玉盘镶嵌在里下河地区,借助运河“东风”,景区内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闻名中外,“溱湖八鲜”让八方来客大快朵颐,溱潼古镇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房屋青砖小瓦,磨檐博山,玄帝观、北禅院等寺观早至五代,古树国槐植自唐代,宋代山茶蜚声海外,有“世界茶花王”的美誉……溱湖湿地公园被纳入运河文化旅游的重要节点,这里每年接待上百万海内外游客,文旅融合活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

  大运河开通以来,江苏一直是运河沿线的核心段,千年辉煌化作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成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重大载体。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奋力走在全国前列,江苏将为千年运河留下“江苏烙印”,为传承中华文脉交出江苏答卷,为复兴中华文化奉献江苏智慧。

精彩推荐

  • 图解:你关爱你的眼睛了吗? 图解:你关爱你的眼睛了吗?
  • 中药材产业扶贫论坛在渭源举行 孙伟余艳红出席(组图) 中药材产业扶贫论坛在渭源举行 孙伟余艳红出席(组图)
  • 兰州交警深入开展文明畅通提升行动 多措并举优化警营建设护航社会安全 兰州交警深入开展文明畅通提升行动 多措并举优化警营建设护航社会安全
  • 兰州市各社区街道打造党建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基层党建联盟新平台聚力民生服务 兰州市各社区街道打造党建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基层党建联盟新平台聚力民生服务
  • 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 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2018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飞天论坛侧记 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 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2018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飞天论坛侧记
  • 以创新驱动中药材生产的现代化 以创新驱动中药材生产的现代化
  • 深化合作层次 实现共赢发展 深化合作层次 实现共赢发展
  • 合力打造中国西部中医药产业高地 合力打造中国西部中医药产业高地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图解:古诗里的寒露太美了
2   唐仁健会见马兴田一行
3   陇南永璐矿业余家湾加油站积极开展抗洪
4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
5   甘肃省明察暗访河湖突出问题推动河长湖
6   甘肃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
7   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 兰州市皋兰县正
8   何伟在有关单位调研时指出 依托文化旅
9   甘肃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今
10   旖旎夜景,点亮兰州的城市温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