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改革开放40年】小岗村40年:在改革中走向“不惑”

18-10-08 17:23 来源:中青在线 编辑:刘昱

  原标题:从“户户包田有地”到“人人持股分红”

  小岗村40年:在改革中走向“不惑”

  由北向南沿着种满香樟树的改革大道一路向前,行至岔路左转进入友谊大道,“凤阳县小岗村”的门楼就矗立在村西头。走进门楼,入眼皆是以“红手印”“大包干”命名的菜馆、超市,“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印记深深刻进这座村庄的生活之中。

  40年前,18户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以“托孤”的形式立下生死状,签订“大包干”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后来的故事成为人们家喻户晓的美谈,小岗人从此摆脱了饥饿和困苦,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也由此拉开。

  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全队粮食总产量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人均收入达400元,相当于1978年的18倍。小岗村一夜之间成了“明星村”,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大包干精神”的热潮。

  40年一晃而过,顶着明星光环的小岗村辉煌过,也落寞过。时代在不断变化,“小岗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而其不变的唯有“改革”二字,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这40年,小岗在不断改革中走向“不惑”。

  “户户包田有地”

  见到关友江时,他正在二儿子关正景的“大包干农家菜馆”里帮忙,自2014年从小岗村村委会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关友江总算清闲了许多。作为当年“大包干”18户带头人之一,又当了近20年的村干部,关友江对小岗村的事如数家珍。前几年,村组开会、接待来访者、作报告……哪里都有他。

  2008年,作家温跃渊采访他时曾描述:“关友江现在忙得很,猴子屁股坐不住,找他的人太多,事无巨细都要问,我想正儿八经地找他聊两句,约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当年按红手印“大包干”的故事,关友江已经不知道讲了多少回,他也不嫌麻烦,遇到人问,他就讲几句。这几年清闲一些,他的故事讲得也愈发详细。

  “那时就是为生活所迫,老是吃不饱饭。”关友江会拉二胡,《智取威虎山》是他最爱听的京剧之一,里面的唱段他能大段演唱,他形容当年受饿的情况,说“哪怕是火海刀山也得扑上前。”

  据统计,1976年,小岗村全年人均口粮仅有230斤,人均收入32元,到了冬春之际,窘迫的小岗人大多只能外出要饭,当时的凤阳花鼓词形象地唱出了这段历史:“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那时的小岗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以逃荒要饭“闻名”。要饭不容易,常常遭人白眼,遇上不了解情况的人,大多要骂他们一声“懒汉”。“年纪轻轻,要不是实在没办法,怎么会出来要饭?”关友江说。

  分田到户的想法,关友江他们酝酿了很久。因为18户农民大多沾亲带故,所以在按红手印前“大家实际上已经干了一段时间”,后来有人想到出了事的责任问题,才用了立“生死状”的方式。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生死状”上的内容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关友江说,当时签字画押,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时任小岗生产队副队长的严宏昌为表决心,还在自己起草的“生死状”上连摁了两次。

  18枚红手印,见证了一段艰辛的岁月。

  关友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大包干”后,“上工一条龙,干活打呼噜,出勤不出力”的情况消失了,大家铆足了劲干活,每天天不亮就出去了。1979年,关友江家收获了1万多斤粮食,再也不用饿肚子了。也是在这一年,小岗村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这也是小岗村历史上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

  小岗村改革的“第二春”

  “大包干”后,小岗村实现了连年粮食增产,温饱是没问题的,想致富却很难。有人算过一笔账:1994年种三十多亩小麦的收入近两万元,年底盖了三间房子还有富余;但10年后,三十多亩地扣掉成本,收入还不到1万元。“起了个大早”的小岗村,在经济发展的路上“赶了个晚集”,始终没有大变样。

  “到2003年,竟然很穷、很乱,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人心涣散,村里连续多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村里乱建房、乱倒垃圾普遍,环境很差。”当地村民追忆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来之前的情况时说。

  2004年,沈浩受安徽省委选派来到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他的到来开启了小岗村改革的“第二春”。

  “要想富,先修路”。沈浩到任前,小岗村只有一条泥土路通往外界,交通极其不便,为了打破闭塞,沈浩决定修一条水泥路。他将村民组织起来,投工投劳,按劳取酬,修建了后来的友谊大道。友谊大道的修建,也让小岗村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通路之后,沈浩带领村民制订了“三步走”战略:引进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岗村启动了“二次土改”,率先推行并建立新型土地流转机制,跳出种粮单一结构,走向规模经营。

  小块土地收益有限,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集约利用土地。道理简单,可实施起来却困难不少。关友江记得,2006年,沈浩开会动员村民流转土地时,村民们以为要收回土地,疑虑重重,“实际上我和沈浩当时只是想集中平整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一家一户(分散)太浪费,平整之后也比较好种,到时候该还给他还给他,该流转流转。”

  关友江率先把自己的土地流转了出去。他算过一笔账,假如小岗村一户家庭将自己的5亩地租给企业,每亩500元,1年可获得2500元;这样一户可以解放两个劳动力,再被企业雇佣或外出打工,每月收入按1200元算,每年可收入14400元,总共是16900元。如果让农民自己耕种,每年只能得到大概2000元。通过土地流转,一户家庭的收入一下子增加了约7.5倍!

  “人人持股分红”

  真正给农民流转土地吃下“定心丸”的是土地确权。2015年7月8日,安徽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在小岗村颁发,这个被村民称为“红本本”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确定了土地的承包权属,也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目前,小岗村全面完成1.36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放证书875本,发证率达100%。农民从土地里解放了出来,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0万元和18106元,分别增长20.5%和12%。

  现在的小岗村又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为契机,开启了新一轮改革。新一轮的改革解决了如何留住人的问题。小岗村紧紧抓住产业发展,主动帮扶金小岗、小岗村培训中心等企业,组建小岗村旅游公司、绿化公司、环卫公司等,通过项目促进经济发展。

  2018年2月9日,小岗村进行了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分红,实现了从村民“户户包田有地”到“人人持股分红”的转变。从“大包干”的“红手印”到确权颁证的“红本本”,再到集体股份合作、“三变”(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改革的“分红利”,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表示,小岗村的改革实践证明,大改革大发展,小改革小发展,不改革难发展。

  “从我的角度看,小岗村未来的发展关键就在你干或不干。不干,天上没有馅饼掉。”在关友江看来,小岗村和沿海富裕地区相比,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它在稳步追赶,只要大家肯干,一定能富裕起来。

精彩推荐

  • 【小陇画报】秋染祁连 斑斓如画(70期) 【小陇画报】秋染祁连 斑斓如画(70期)
  • 甘肃张掖:寒露时节晒秋忙 甘肃张掖:寒露时节晒秋忙
  • 图解:古诗里的寒露太美了 图解:古诗里的寒露太美了
  • 酒泉瓜州国庆长假游客突破18万人次 榆林窟等成热门景区 酒泉瓜州国庆长假游客突破18万人次 榆林窟等成热门景区
  • 国庆我在岗|森林消防卫士为祖国守护青山绿水(组图) 国庆我在岗|森林消防卫士为祖国守护青山绿水(组图)
  • 图解:古诗里的寒露太美了 图解:古诗里的寒露太美了
  • 缅怀烈士功绩 弘扬烈士精神 酒泉市隆重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图) 缅怀烈士功绩 弘扬烈士精神 酒泉市隆重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图)
  • 国庆长假 敦煌高频次亮相央视(图) 国庆长假 敦煌高频次亮相央视(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迎接甘肃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临夏准备好
2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三次主
3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藻井
4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舞乐
5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初唐舞乐
6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舞乐
7   李荣灿在调研北环路滑坡情况时强调:争
8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北魏药叉
9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中唐舞乐
10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舞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