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融合发展,做大价值增量
原标题: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融合发展,做大价值增量
主流媒体需要加大内容供给侧改革,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从源与流两个方面发力媒体融合
9月10日,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举办。从2015年至今,这一论坛已是第四届,见证了中国的媒体融合发展从理念变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回顾几年来媒体融合的大潮,“移动优先”成为共识,“算法推送”受到关注,“内容厨房”纷纷改良,“智能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媒体融合进程已经进入质效并重、深度融合、多元发展的关键时期,向着深水区继续挺进。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中强调要“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这也成为此次论坛的主题。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传播学千规律万规律,信息能有效抵达受众是第一定律。以“短视频”这一媒体融合发展新亮点为例,当人民网、国际在线、CGTN等抢滩登陆短视频平台,人们发现,比起微博、微信初兴之际,传统主流媒体的紧迫感与行动力大大提升了。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就是要打通渠道,让主流媒体能更好地抵达受众,让主流声音能掷地有声地传播主流价值。
互联网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给媒体业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与理念变革。当前,人们的“媒介生活”已经更加个性化、分众化、场景化、体验化,这也促使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不断走出概念、落地生根。比如新华社的“现场云”,以在线生产的方式为全媒体转型提供了技术融合方案;《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这样的新媒体产品,则为主流叙事的生动言说开辟了新思路;而县级融媒体中心陆续建立,更表明融合发展的更大格局正在被打开。加大内容供给侧改革,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从源与流两个方面发力媒体融合,主流媒体一定能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也对接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屏时代到来,指尖生活流行,今天的用户不是远离媒体,而是更需要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海量内容容易淹没有效信息,驳杂事实难以构筑认识基座,公众对媒体产品的诉求,已经不仅仅是“想知道点什么”,更包括对信息的解码,在分析与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认知、形成看法。可以说,公众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媒体内容生产应更需要注重意义构建和价值传递。能否推出有深度的作品,能否做到有温度的传播,成为检验媒体融合发展效果的标尺。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给新闻舆论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在形式上做增量,在表达上找变量,最终是为了守住价值的常量。有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等新传播平台,让基于观点和个人体验的话题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主流媒体通过融合发展,实现价值引领,发挥好治国理政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的作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主流媒体才能更好地守正创新,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对于每一个媒体人而言,媒体融合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将时间的进程大大压缩。有学者统计,一个新的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微博用了14个月,微信只用了10个月。时代的加速度不等人,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会越来越快。以融合的心态拥抱变化的技术,以融合的姿态传递不变的价值,合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正是这一代媒体人需要回答好的考题。
《人民日报》( 2018年09月11日13版)
相关新闻
- 2018-09-11融合发展,做大价值增量(评论员观察)
- 2018-09-11评论员观察:融合发展,做大价值增量
- 2018-09-11融合发展,做大价值增量(评论员观察)
- 2018-09-10推进融合,让正能量更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