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锔瓷师:让破瓷重圆 残缺化为美
原标题:90后锔瓷师:让破瓷重圆 残缺化为美
人民网长沙9月6日电 (万丽君) 破碎的白瓷杯,往细细的裂缝上,嵌入小巧的银质锔钉,瓷杯不仅恢复完好,还增添了些许岁月的韵味。在90后锔瓷手艺人覃建的手上,一件又一件破碎的瓷器,就如这样,重获新生。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随着时代发展,传承了这门工艺的年轻锔瓷匠人们,已经不单单只是为了修复瓷器,而是在弥缝补阙中,加上艺术上的巧妙装点,让破碎变成完整,把不完美变得完美。
“手艺学到了,心也静下来了”
出生于1990年的覃建,一身素色唐装,脸上有着年轻人难见的安定从容。来到他的茶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陈列架。木质的架子上,不同年代的茶壶、茶杯摆放整齐,呈现出一种古朴的美感。与众不同的是,这些杯壶都打上了“补丁”。
“对锔瓷有兴趣,还得从茶开始说起。”由于爱茶,覃建收藏了许多茶杯茶壶。磕磕碰碰里,许多心爱的茶具在日常使用中受到损伤,但覃建却舍不得丢。三年前,他无意中接触到了锔瓷,“修补残缺”的技艺让他动容不已。
通过书籍和视频了解之后,覃建决定潜心学习锔瓷。2016年底,覃建专程去往天津,找会锔瓷的老师傅拜师学艺。从最基础的找碴对缝,到精准的定位、点记,做锔钉,覃建从头学起,却也乐在其中。
“手艺学到了,心也静下来了。”覃建说,薄薄的瓷器,毫厘之差也可能导致失败,所以锔瓷过程中,需要心静如水,“修复瓷器的过程,能让人远离社会的浮躁,就如同对待生活的不完美一样,要多一点细心和耐心。”
“温柔之心待之,精湛技艺补之”
几平米的工作室里,钻子、锔钳、镊子、钩子等工具井然有序,木质匾额上刻着的“锔瓷”二字格外显眼。今年初,覃建回到家乡常德,成了一名专业的“锔瓷匠”,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小小的工作空间度过。
锔瓷修复,首先要找碴对缝,将瓷器断面上的垃圾和灰尘清理干净,用绳子固定。随后,要根据瓷器的结构纹饰,做好定位、点记,以金刚钻打孔,将锔钉镶平,横在裂缝上钉进去,但不能钉透。
“锔钉的制作,非常考验技术水平。”覃建说,锔钉按照形式分为平钉、花钉,按照材质分为铜钉、银钉、金钉等,根据不同的器物,需要制作不同种类的锔钉,“现代瓷器修复所用的锔钉,不仅要考虑到韧性和使用寿命,还要设计不同的样式,让其与器物融为一体,甚至更加别致”。
碎掉的紫砂壶,裂纹处铜锔了一朵莲花,雅趣十足;镂空的玲珑瓷,铜钉点点,别有一番韵味。“物有悦人之美,人有惜物之心。”对每件送来修复的瓷器,覃建都温柔以待,看着残缺的瓷器“重获新生”,他充满了欣慰,“碎而不弃,仿佛留住了一段岁月。”
“修物也修心,将残缺化为美”
回到家乡之后,覃建的锔瓷手艺慢慢在圈内有了名气,不少瓷器爱好者慕名将破损的器物寄过来让他修复,送过来的东西五花八门,经过覃建的巧手修补,又重新恢复生机。
“接活如同父母到,送活如同儿远行。”对送来的每一件器物,覃建都充满感情,有时甚至舍不得将器物寄回,“根据大小和破损程度,瓷器修复需要几天甚至几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器物的窑温、胎质的厚薄,都了然于心,仿佛跟瓷器成了老朋友一般,总想着多留一留。”
覃建修复的每件器物,并不都是以价值来衡量。“有些老物件,并不是说多值钱,只是用着的人有了感情,所以舍不得丢掉。”覃建说,“锔瓷”这行业,修物也修心,让破损的瓷器重新恢复完整和美丽,也是一种情感的弥补和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