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博物馆:大海边的文化明珠
原标题:(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青岛市博物馆:大海边的文化明珠
宋代钧窑乳钉鼓式洗
明代《道藏》
北魏双丈八佛石造像
商代黄玉璇玑
提起山东青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座海滨城市蔚蓝的大海、宜人的气候和发达的经济。很多人并不知道,青岛的文博事业也很发达。由于各类博物馆和名人故居众多,青岛市正在打造“博物馆之城”。青岛市博物馆作为青岛市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堪称青岛地区文博行业的龙头。
青岛市博物馆1965年建立,原址位于青岛市大学路南端。1996年,青岛市政府决定在东部新市区建设青岛市博物馆新馆。2001年,坐落于崂山区梅岭东路的新馆全面开放。青岛市博物馆现有12万件(套)、24万余件藏品,包括一级文物197件(套)、二级文物2114件(套)、三级文物7193件(套),在全国地市级博物馆里无论是藏品数量还是精品度都名列前茅。2008年,青岛市博物馆入选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又被评为全国和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目前,青岛市博物馆设有通史展览《青岛史话——青岛地区历史陈列》和6个专题展览:《彩瓷聚珍——馆藏明清瓷器陈列》《古钱今说——馆藏古代钱币陈列》《百工奇技——馆藏古代工艺品陈列》《李汝宽家族捐赠陈列》《左臂丹青——高凤翰书画艺术陈列》《乡间画记——馆藏山东民间木版年画艺术陈列》,充分体现其馆藏优势和地方特色。
镇馆之宝独具特色
如果你到青岛市博物馆参观,可能不会相信这里展出的道教经籍总集《道藏》是400多年前的印本:纸色基本不泛黄,字迹、图画清晰不漫漶,绢丝质地的黄色题签还微微闪光。据介绍,这部《道藏》为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纂辑、万历二十七年(1599)印,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十月初三日万历皇帝钦赐崂山太清宫,现存4524册,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明代《道藏》,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道藏》作为道教经典丛书,是在历代帝王的支持下由道士汇集编纂而成,内容庞杂,卷帙浩繁,不仅包括道教教义,还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化学、数学、医学、体育、武功等内容。此套《道藏》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极具历史价值。
除了这部明代《道藏》,青岛市博物馆还有两件镇馆之宝——北魏双丈八佛石造像和宋代钧窑乳钉鼓式洗。
北魏石佛造像建造于1500多年前,共两座,造型优美,雕刻技法娴熟,神态栩栩如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杰出之作。佛像通高570厘米,每座重约30吨。如此体量的单体圆雕石造像,年代久远且保存良好,堪称世所仅存。
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尊石佛造像原来安放于山东临淄龙泉寺内。1928年日军入侵山东时,日本商人曾想将佛像盗往日本,但未能得逞。1930年,时任青岛市铁路局局长、青岛四方机车厂原厂长栾宝德派专车将其运至青岛,安放于当时的四方公园。1979年,石佛像被移交青岛市博物馆。
北宋钧窑鼓式洗是用来洗毛笔的文房用具。钧瓷以丰富艳丽的窑变釉彩著称。这件鼓式洗外壁呈艳丽的玫瑰紫,内部为天青色,上面还有朦胧的曲线纹,底座为芝麻酱色。器高9.1厘米,口径23.8厘米,身如鼓形,由三个兽面足承托,底部一侧刻有“一”字款,笔道遒劲。钧瓷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目前已知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北宋钧窑鼓式洗不足5件。
其它有代表性的文物,还有清朱耷绢本设色芦雁荷花图轴、商黄玉璇玑、东周齐建邦张法化刀、明拓秦泰山碑拓等。
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赵好介绍,青岛市博物馆的藏品以明清书画、瓷器、古籍、货币较为突出。货币以齐国刀币品类丰富为特色,从最早的贝币到现在的纸币,形成较完整的货币收藏体系。
文物传世多、出土少
在北魏石佛造像后面,有一面捐赠墙,铭刻着给博物馆捐赠过国家三级以上文物的热心人士的名字。其实,这面捐赠墙没有囊括所有捐赠人,据统计,数十年来约有700多人向青岛市博物馆捐赠过藏品。
赵好介绍,青岛市博物馆的藏品,多为传世而非出土。藏品主要有三方面来源,除了征购、拨交等入藏外,还有不少来自社会捐赠。由于青岛是宜居城市,具有“地利”优势,现代史上又曾是民国政府的特别市,所以有不少历史文化名人旅居青岛,如康有为、老舍、闻一多等。还有不少满清遗老来此避难,他们携带了一些京城的传世珍品而来,去世后有的藏品就由他们的后人捐给青岛市博物馆。
直到现在,每年仍有人将自家的藏品捐献给青岛市博物馆,收藏家李汝宽、李经泽父子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李氏家族自2009年起,先后向青岛市博物馆捐赠家藏25件,以漆器为主,还有皮画、瓷器、唐三彩等,有些漆器非常珍贵,填补了馆藏空白,使馆藏漆器收藏形成从战国到明清较完整的序列。青岛市博物馆为李汝宽家族捐赠的文物开辟了专门展厅。
青岛市博物馆背山面海,离海边仅1.5公里左右,对于文物的保存和展示而言,温度湿度条件并不理想。较高的湿度不仅容易使青铜器产生锈蚀,也会对有机质文物造成影响,比如纸质文物或纺织品易出现霉斑和虫蛀。因此,近年来青岛市博物馆的文保工作着重从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修复两方面入手,比如为库房和展厅配备恒温恒湿设备,日常格外注重温湿度监测与调控。博物馆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需要保养的文物进行替换展示,或用一些复制品来替代,同时会在展厅门口公示,请观众了解和理解。
多种方式服务公众
青岛市博物馆以满足社会公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生活需要为己任,每年举办20余个临时展览,开展数百场社会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尝试多点连接社会、连接公众。
2017年年底,青岛市博物馆精心打造《岁时佳兴——中国古典季节美学展》,主要展出与二十四节气和四时审美题材相关的文物,随后出版配套的亲子读物,将文物藏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依托720°全景技术,青岛市博物馆自主制作了《岁时佳兴——中国古典季节美学展》和《迎祥纳瑞:龙凤文物珍品展》两个临时展览的720°全景展示并上线,使网上观众如临其境。
为了丰富老龄群体的文化生活,青岛市博物馆开设了公益性质的古琴班、书法班、绘画班。针对儿童和青少年,青岛市博物馆连续8年举办文博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很受欢迎,今年又新推出面向学龄前幼童的蒙学雅颂国学传承主题班。
目前,青岛市博物馆每年参观人数达60多万人次,除本地学生客流外,日、韩旅行团也常来参观,影响力越来越大。赵好表示,青岛市博物馆将继续加大开放办馆的力度,争取更多的联合力量,在“博”的基础上更“专”更“精”。同时,将运用“互联网+”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打通线上线下,为观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现代化的参观体验。
相关新闻
- 2018-09-07一座记载抗战历史的城市博物馆 北碚如今留存大量抗战人文遗址
- 2018-09-06网媒记者打卡重庆建川博物馆 防空洞里的民族记忆
- 2018-09-06重庆建川博物馆 见证中国人民不屈的抗战精神
- 2018-09-03巴西博物馆突遭大火:2000万件文物受威胁 伤亡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