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媒体海西行| 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利用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图)
中国甘肃网8月28日讯 (记者 沈文刚)在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分布着大大小小33个湖泊,其中25个为盐湖。柴达木的盐湖中,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锂等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潜在经济价值超过80万亿元。这里的盐湖资源为新中国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利用逐步由粗放向节约转变,由单一向综合转变,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发展循环经济,一座世界级绿色化工基地正在崛起。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其钠、镁、钾、锂的储量均居国内之首。
中国盐湖分布图
1958年,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青海省察尔汗钾肥厂建成投产。经过60年的发展,这里的钾肥产量已占到国内总产量的85%以上,有力支撑了我国的钾肥自给,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然而,单一的钾肥开发对盐湖丰富的伴生资源无疑是一种浪费。“十一五”以来,这里又相继投资600多亿元实施了盐湖循环经济项目,初步形成钾盐、镁盐、锂盐、钠盐、氯碱五大产业群,打造出“与光伏光热风电新能源融合发展、与天然气、煤炭化工耦合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相关情况
早期,卤水仅用来提钾。如今,卤水通过太阳能分级蒸发,第一级析出氯化钠,用于制取碱化工系列产品;第二级形成含钾光卤石,用于生产钾系列产品;第三级蒸发形成水氯镁石,是金属镁、镁阻燃剂和镁建材的主要原料;第四级蒸发出碳酸锂、金属锂等锂电池材料的生产原料,而最后形成的尾卤通过固体钾矿溶解转化工艺又回到了盐田。
2016年12月31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核心项目——金属镁一体化项目,产出了第一块卤水镁锭。技术人员介绍说,过去生产钾肥排出的废液老卤中含有大量氯化镁,量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人工湖,堪称湖区的“镁害”。金属镁项目正是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从老卤中提取镁,变废为宝。未来5年至10年,这里有望形成年产100万吨镁的产品规模,打造世界镁工业基地。
察尔汗盐湖
记者在金属镁工业园看到,14套巨大的装置有序布局、环环相扣、蔚为壮观。工艺流程严格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比如金属镁电解产生的氯气,直接被PVC项目消化;PVC项目产生的电石渣、石灰石和钾肥生产基地尾矿中的氯化钠,被结合起来生产纯碱。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对排放的废气污染物采用了回收利用、洗涤吸收、高效除尘器等措施,大幅降低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生产废水经污水处理后再经回用水装置处理后,大部分综合利用,只有少量外排。
站在察尔汗盐湖边放眼望去,盐田如镜、水天一色、如坠梦中。目前,盐湖已经建成两百多平方公里的盐田和百里生态水景线,既利用风光资源晒矿,又增加了湿地面积,改变了“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历史。察尔汗盐湖逐步成为有水、长草、有鱼、有鸟的生态大盐湖,“生态镁锂钾园”发展目标初具雏形。
相关新闻
- 2018-08-28全国媒体海西行| 海西举全州之力打造“五个千”产业集群
- 2018-08-28全国媒体海西行|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青藏高原上的工业明珠(图)
- 2018-08-28全国媒体海西行| 德令哈市陶尔根家园的幸福生活(图)
- 2018-08-27走进神奇柴达木感受大美海西州 “全国媒体海西行”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