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为永续发展留足生态空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本报南京8月25日电 (记者 贺广华、姚雪青) 如今置身水清、苇绿、荷红的江苏淮安白马湖,难以想象昔日围网密布、船难行、水难闻、人难住的窘况。7年投入35亿元,从单纯的湖体保护转向全流域保护,9条入湖河流确保清水入湖,这片113平方公里水域的湖区水质由劣ⅴ类稳定在Ⅲ类水标准、核心区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跻身国家级湿地公园。
“以前湖里的鱼送人都没人要,现在水质好了,不愁销路。”湖区渔民骆奎久,当年带头围网养蟹致富,后在白马湖治理中又率先拆除自家围网。与骆奎久一样退出围网养殖的3000多名湖区渔民,组成10个合作社,种植芡实、荷藕等水生农作物,还在大变样后的白马湖景区开发生态旅游。两年多来,湖区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户均年收入达8万元。
白马湖是淮安市湖泊生态修复的一个样板。坐落洪泽湖畔,古运河穿城而过,淮安市区被称为“漂浮在水上的城市”。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淮安水环境一度持续恶化。淮安市委和市政府将生态作为最大竞争优势,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永续发展留足生态空间。
夏日傍晚,金湖市民休闲广场,人们在树下乘凉、惬意地散步。这里曾是金莲纸业公司的排污氧化塘,过去附近居民闻着味都绕道走。“不生态就淘汰”,政府的决心倒逼金莲纸业加大投入,实现清洁生产。近年来,淮安清退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企业153家,包括大运河沿岸10家产值高达120亿元的化工企业,着力培育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高端产业。对22条黑臭水体开展综合整治、主城区控源截污提档升级,8个国考断面及所有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淮安实行河长、湖长、断面长“三长合一”制度,由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同时在全省首创“一河长两助理”巡管模式,为每一个市级河长配一名技术助理、一名行政助理,河长助理由相关业务部门处职干部兼任,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层层压实履职责任。目前全市已有7176名河长及355名河长助理上任,市县两级河长巡查交办的400余件事项全部实行销号管理。
淮安还以立法形式对水环境进行保护。古淮河过境淮安66公里,设有多个自来水厂取水口,关系到沿线19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2016年底出台的《淮安市古淮河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古淮河水域禁止排放或倾倒工业废渣及其他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或者废弃物,禁止从事与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开发建设,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持续治理换来生态改善、水质向好,洪泽湖等湖区优质水产品、农产品,在市场上叫好又叫座。在国家级生态县盱眙,虾农告别传统围埂养殖,“虾稻共生”绿色养殖快速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逾6.8亿元。
相关新闻
- 2018-05-28【水到渠成共发展】网络媒体聚焦南水北调工程 探寻一江清水永续北流的秘密
- 2018-01-24【网络媒体走转改】从“蜀道难”到“神鸟展翼”:成都空港新城驱动城市永续发展 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 2017-10-22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了明天更美好)——十九大代表热议生态文明建设
- 2017-04-10郑永年:中国做好可持续发展就是全球化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