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光明”的红光村
在德令哈黄河路边,可以看到一个气派十足的大门,上面高悬着“光明小区”四个大字,这里的住户都是从红光村集体搬迁过来的,现在的小区内是一排排整齐的五层白色小楼,四周是铺满鹅卵石的小道,一条条硬化路四通八达,街道两旁整齐的太阳能路灯把宽敞的文化广场照得通亮。
来到村民吴丰生的家中,窗明几净的房间和简洁的装修风格让人倍感温馨。夫妻俩正在打扫房间,说起过去的日子,吴丰生说:“自从搬进光明小区内,我们的生活有了大的变化,比起在以前的老村子里不知强多少倍,屋子比从前干净整洁了,冬天有暖气了,在自己家就能洗上澡,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每天村委会还会自发的组织小区内的老年人跳广场舞,逢年过节还有社火表演,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了。”从质朴的言语中可以感受到吴丰生对新生活的满足和珍惜。
吴丰生说的这些只是红光村村民搬进新小区内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随着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深入,红光村的村民终于在家门口实现了安居梦。
红光村党支部书记刘四军介绍,全村共有317户人,耕地70.65公顷,以前村里大部分人都是靠种植枸杞、小麦、土豆等农作物为生。虽然现在搬迁到了城里住得好了,但是也让那些祖祖辈辈靠土地吃饭的村民们丢了“饭碗”。
乡亲们的“饭碗”成了压在刘四军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经过一番调查和走访,刘四军决定带领乡亲们搞集体经济。
刘四军说:“因为我们是农村里出来的,所以就做农村人的生意。”集体经济项目很快就敲定了下来,但是场地和资金成了难题。刘四军开始东奔西跑筹集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四军通过招商引资、项目资金和银行贷款,在一番努力后终于筹集到了380万元的启动资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场地问题成了一道坎。因为资金有限,所以一直没有选定场地。刘四军灵机一动,我们搬到了新小区,老宅基地的地还一直空着,与其荒废不如利用起来,这样一年下来场地费用就能省几十万元。
2016年4月红光村第一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海西裕鑫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落地。公司里的28个员工全部来自红光村,为村里的12个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嗅觉敏锐的刘四军紧紧抓住了这项好政策。
乘上乡村振兴的快车,在德令哈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小区内的基础设施又得到了提升。村民何成芳说:“现在小区内又安装了健身器材,吃过饭就可以在家门口锻炼身体了,家家户户都有了网络,不用出门就能看到新闻。”
刘四军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我们已经有了第一个产业有了经验,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一定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
说干就干,村里的第二个产业项目,德令哈辉业仓储有限公司也在红光村拆迁后的宅基地上拔地而起。这个项目总投资三百万元,公司主要经营仓库租赁、场地租赁等服务。
刘四军说,现在公司也在逐步壮大中,截至2017年年底两家公司共盈利55万元,以每股2658元分给了村子里的一百多户人家。
分红最多的村民窦宗元说:“我领了25685元,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住上了楼房,年底还能分到钱,刚搬来的时候还担心自己没有收入,现在年底有村里的分红,平日里还能在市区打工,一年下来也能存个几万块钱,这在几年前我想都不敢想,现在却是美梦成真了。有了本钱,国家政策又这么好,我打算等来年夏天的时候自己做点小买卖。”和窦宗元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会让他们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相关新闻
- 2018-07-11【脱贫攻坚在行动】太子山下风光好 马巴村里树莓红
- 2017-01-20红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