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乐启示唤担当(现场评论·我在长江)
登岳阳楼者,无不为张照手书的范公名篇倾倒,但也会为那一汪洞庭水心头一紧。
没有洞庭水,就没有岳阳楼,也没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三湘大地就少了重要的精神基石。面对今天的洞庭水,登楼者未必乐得起来。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给出意见:洞庭湖水质下降,监测断面已无Ⅲ类水。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规采砂问题突出,采砂作业不断蚕食侵占湿地洲滩。洞庭湖水已不能作为饮用水源,“静影沉璧”更是远矣。如果说,游人尚能因沉湎名篇而溺爱洞庭,没有“文心”的虾蟹却不会买账,娇弱的江豚更会因此退却。这正是至柔之水至刚的一面。
从年初提出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到全省湖泊实施湖长制,洞庭湖正在经历一场保卫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是忧乐精神的核心所在。关心洞庭湖整治的,也不只爱洞庭的人,而是整个长江流域。衔远山、吞长江,洞庭湖是“长江之肾”,生态效益巨大。也正因此,2020年湖体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城乡生活污染治理、集中整治工业污染,这些重点任务能不能完成,不仅决定了这方水土的发展质量,也关系着长江之病能否得到尽快缓解。
历史的包袱谁都能看到。湖南是农业大省,洞庭湖平原是国内重要的产粮区,人口密度很高。客观地说,围湖造田过度捕捞的动因,也是民生。但民生也分轻重缓急。当禽畜养殖废弃物大规模直排湖中,当过度养殖捕捞超出“渔歌互答”,当砂石采挖超出自然承载,这一湖水便很难守住。水的质量是发展质量的倒影。要为洞庭湖减负,唯一的出路是为发展减负,推动高质量发展。
思接千载,范仲淹的忧乐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忧患意识。先忧后乐,正是其价值呈现。把脉长江生态,如今已不是居安思危,长江脆弱性展露无遗。老问题已没时间一拖再拖,看起来尚可的同样要建立健全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做到“治未病”;如果一些产业本身很难避免低质量发展,那么抓紧时间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动能转换就在所难免。当我们真正能找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也就实现了忧与乐的转化。
而忧乐精神的要义,则在于担当。10多年前,长沙、株洲、湘潭就颇具前瞻性地开始守护城市绿心。如今,从高空鸟瞰长株潭,一块超500平方公里的绿色地带,已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绿心。今天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正是要让这样的决心扩散开去,让这样的绿心蔓延开来。
以历史的担当向着高质量发展行进,后人必定感激今人的决心与行动,这也是先忧后乐的启示。
相关新闻
- 2018-08-19【央视快评】以新担当新作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五周年
- 2018-08-16美好世界的数字愿景与中国担当
- 2018-08-16担当须有几股“气”
- 2018-08-15习近平眼中的四个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