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精准扶贫在三湘:壶瓶山作证

18-08-16 14:49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宋芳科

  原标题:精准扶贫在三湘:壶瓶山作证

  “湖南屋脊壶瓶山。龚云林摄

  石门山城春光无限。

  一天到晚奔波在扶贫一线的石门县扶贫办主任李平(中)。

  把生命奉献在石门县脱贫攻坚事业上的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王新法。

  把一个贫困村建设成全国美丽乡村的山羊冲村村委会主任黎静。

  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如今也住上了“小洋楼”。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石门县委宣传部提供)

  历史会这样记载:公元2018年8月6日,地处湘鄂边界的石门县,终于摘掉了压在他们头上多年的“贫困帽”,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这一天,是石门67万人民翘首以盼的日子,也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日子,更是一个扬眉吐气的日子。

  为了拔掉穷根,石门县的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付出了巨大代价,做出了巨大牺牲。那些日子,是那么的令人刻骨铭心,是那么的让人记忆犹新。

  人们不会忘记,河北老兵王新法,扎根大山深处的南北镇薛家村,一待就是四年,他带领乡亲们修公路、架桥梁、壮产业、移旧俗、树新风,与乡亲们一道战天斗地,薛家村不仅跳出了贫困榜,而且还创建成了“全国文明村”。如今,薛家村生态产业兴旺,红色旅游火爆,村民高度自治,成为了全县乡村振兴的典范。

  人们不会忘记,石门县广播电视台退休干部梁定祥,不顾组织上的多次劝阻,毅然来到所街乡焦山村当起了扶贫队员。就在石门县脱贫攻坚迎来“国检”前夕,他却患上了淋巴癌,而且是晚期。治疗不到一个星期,梁定祥带着无限的牵挂,把生命定格在了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让贫困群众尽快过上好日子,楚江街道红土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主任闫友辉,磨市镇畜牧站站长盛忠炳,磨市镇白岩壁村党总支书记伍修运,磨市镇鲍家渡村支委委员覃道善,先后倒在了扶贫一线。

  在我们采访的日子里,每当乡亲们说起他们,眼里总是噙满了泪水。磨市镇党委书记周明贵感慨地说:“石门的这场脱贫攻坚战,之所以能够取得阶段性胜利,是因为我们的党员干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是用汗水乃至生命换来的。”

  石门地域辽阔,贫困人口多。2014年全县共有贫困村12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24户82300人,贫困发生率14.4%。今年6月下旬,在贫困县退出国家专项检查评估中,该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到了0.9%,群众认可度达96.48%,错退率、漏评率为零,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

  四年时间,石门县的脱贫攻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给历史、给人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的英明决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精准部署,得益于常德市委、市政府的精细指导,得益于石门县委、县政府的扎实推进。

  人们不会忘记,就在石门县脱贫攻坚处在关键时候,省委书记杜家毫,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省政协主席李微微,省委副书记乌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副省长隋忠诚、陈文浩,省政协副主席戴道晋,省政府秘书长王群等领导,先后11批次亲赴石门,深入到大山深处的贫困乡村予以指导。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摸索扶贫模式,常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德睿多次深入到常德派驻的12个工作队调研、座谈,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常德市委副书记、市长曹立军还在维新镇的观峰山村办点示范。

  与此同时,为做好石门县的驻村帮扶工作,省、市、县、乡(镇)共选派了954名干部组成331支驻村工作队,安排结对帮扶责任人10526名,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结对帮扶。

  巍巍壶瓶山,高处入云端。它见证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伟大号召下, 67万石门儿女不畏艰难、众志成城,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精神,书写着“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壮丽篇章。

  悠悠万事,脱贫为大:

  一定要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描绘好石门脱贫攻坚的宏伟蓝图

  2021年,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国4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全世界发出的政治宣言。那么,地处武陵山片区的石门县,是全国三大攻坚的主战场,又是老、少、边、穷地区。作为主政一方的决策者,打赢石门脱贫攻坚战,是对中央、对省委、对市委第一位的政治责任。同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石门82300名贫困人口,摘掉“贫困帽”,走上致富路,是全县67万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给这方土地和这方土地的人民的历史交代。

  基于这种认识高度,石门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响亮地提出了:悠悠万事,脱贫为大;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攻坚、一切工作服从脱贫攻坚、一切工作服务脱贫攻坚;不摘穷帽就摘官帽,不换面貌就换人;既要带着感情责任去扶贫,更要带着真金白银去扶贫。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要靠各级党员干部去落实。为此,石门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所有县级领导参与抓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金融扶贫、劳务协作和医疗保险及救助、社会保障兜底、教育及健康、科技及电力光伏扶贫、安全饮水等9个分指挥部和督查巡查组,由县级领导任分指挥长。

  与此同时,县、乡、村层层签订“军令状”,出台了《石门县乡镇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管理考核方案》,进一步强化对乡镇、后盾单位和行业部门的工作考核,确保考核全覆盖、无死角。同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必述内容,作为考察识别使用干部的平台,并严格兑现奖惩。

  没有投入就没有变化,没有投入贫困地区的面貌就不会改变。在操作中,石门县通过“财政筹措一批、整合项目一批、社会捐助一批”,保证了扶贫资金投入。全县3年整合部门涉农资金15亿元用于扶贫,通过融资等渠道筹资10亿元,共实施扶贫项目1936个,确保每个贫困村直接投入500万元以上,非贫困村200万元以上。并发动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每年募集3000万元以上。

  石门县的决策者深深感悟到,脱贫攻坚不能唱“独角戏”,千斤重担要靠众人挑。于是,全县下沉县乡村主体力量、县直单位帮扶力量、党员干部结对帮联力量,实现了县级领导包联、驻村工作队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联“三个全覆盖”。2014年以来,全县共有133家县直、条管单位参与扶贫,省、市、县、乡共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331支,驻村工作队员954人,安排结对帮扶责任人10526名,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有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坚持“谁主体、谁主责”、“谁主管、谁主抓”、“谁联系、谁包干”,全面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县级领导和科局长的联乡包村责任、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责任、党员干部的结对帮联责任,是赢得脱贫攻坚战役的根本保障。

  石门县51名在职县处级领导,173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科局长,606名村居党支部书记、主任,10526名党员干部层层签订“军令状”、“承诺书”,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推动了责任上肩、任务落地。先后出台了《中共石门县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攻坚的决议》《关于从县直和省市驻石单位选派干部及有关企业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石门县精准扶贫“六到农家”、“六个落实”责任分解实施方案》等50多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形成了完整的县级政策、责任体系。

  坚持一月一次脱贫攻坚推进会、一周一次会商调度会、不定期问题交办整改会的会议制度,分类建立微信群加强调度,及时收集进度、排名公示、下发通报、责令整改、约谈惩处,不断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

  除此之外,石门县各乡镇区(街道)、农林场及331个村(居)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站和作战室,实行统一指挥、挂图作战、整体联动、有序推进,吹响了万众一心拔穷根、摘穷帽的冲锋号。

  责任如山,背水一战:

  一定要用干部的“脱皮”,换取群众的“脱贫”;一定要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8月6日,省扶贫办公布省政府批复,同意石门等5个县脱贫摘帽。喜讯传到山城石门时,当地干部群众扬眉吐气,奔走相告。

  石门县扶贫办主任李平,听到这个消息,百感交集。这天傍晚,忙完一天工作的李平匆匆赶回家里,为母亲祝寿,他接过老父亲递过来的包谷烧,连干了三大碗后,就扑在桌上放声大哭。

  欣慰、愧疚、心酸一下子涌上心头。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对李平来说,太苦了,太累了。他不是忙碌在贫困乡村里,就是奔波在跑项目的途中。每天的睡眠不超过5个小时,家里的大小事情几乎没有沾过手。

  今年6月,李平病倒了,住进了石门县人民医院。然而,他的老父亲也在住院,就住在他的楼上。他真想上楼去看看,和父亲唠唠家常,说点安慰的话。思来想去,他还是没上楼,生怕老父亲为他的病担忧,反而还增添了父亲的“心病”。

  在石门县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多少党员干部咬着牙、流着汗,夜以继日奋战在扶贫一线。很多人牺牲了亲情,病倒在一线,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扶贫楷模王新法就是一个典范,还有那倒在扶贫一线的梁定祥、闫友辉、盛忠炳、伍修运、覃道善。这5个人,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们用生命的代价,践行着共产党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在这场时间长久、场面宏大的脱贫攻坚战中,有些人把丰碑耸立在了壶瓶山,也有人把深深的感动铭记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今年6月20日,石门县南北镇金河村委会主任邹永红,受76名村民委托,给石门县委送来一份“特殊”报告。这份按有76个村民红指印的报告,就是请求县委将金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忠富留下来,继续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金河村平均海拔1200米,181个贫困户,占总户数近一半。特别是这个村交通十分不便,最偏远的白竹山,只有一条山谷河道通往外界,且要翻山越岭,过18道弯。老百姓到镇上赶个集,单程就需五六个小时。

  去年2月,石门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驻金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忠富进驻金河村后,21次深入到白竹山走访调研。那里的群众对通路的渴望,总是在他的脑海挥之不去。

  要致富先修路,再苦再累也要把白竹山的出山道路修起来。当地群众得知张忠富要修路的消息后,个个激动不已。79岁的村民覃事法担心没钱请不来挖土机,拿出1万元作为油费,还有些农户纷纷表示愿意投工投劳。张忠富被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感动了:“一定要修通‘天路’,这样才不负群众的期盼。”

  去年春节过后,白竹山的通村公路在爆竹声中破土动工。这条道路说成“天路”,一点不假。虽说只有20来公里,但它悬在高山之巅,大都是岩石和峭壁。为了修这条路,张忠富起早贪黑,坚守在工地上,哪里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搬石头的双手打起了血泡,裸露的肩膀脱了一层又一层皮。覃事法老人感慨:“有这样能吃苦的驻村干部,是我们白竹山百姓前世修来的福啊!”今年6月,这条“天路”终于贯通,乡亲们按当地的风俗,准备拆掉门板,摆成“门板长席”,以表达对张忠富的感激之情,却被张忠福婉言谢绝。

  驻村期间,张忠富与扶贫队员帮助19个贫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实现了110户贫困户通过易地搬迁住进了新屋,还开通了有线电视,结束了金河村“无网”的历史。张忠富为金河村的乡亲们做了这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怪不得乡亲们联名按手印,不让张忠富离开金河村。

  壶瓶山镇黄莲棚村党支部书记毛传坤是个“拼命三郎”,乡亲们还清楚地记得:为了帮助群众饮上洁净的自来水,毛传坤带领乡亲们没日没夜奋战在工地上,建起了一个10000方的蓄水池,并铺设管道2800米,使缺水的群众告别了饮水难的历史。

  自扶贫攻坚战打响之后,毛传坤经常忙碌到转钟。去年7月下旬,由于久旱无雨,加上持续高温,村里种植的烤烟受灾严重。毛传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深知道,这些烟叶就是乡亲们致富的希望。一天晚上,毛传坤召开村支两委会,研究部署减少烤烟损失事宜,直到凌晨1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第二天一早,他就骑着摩托车去查看村里的烤烟受灾情况。

  由于连日劳累,加上睡眠不足,毛传坤在查看的途中,连人带车翻倒在岩石路下,造成左腿髌骨严重骨折。镇政府给毛传坤批了半年病假,可他只在医院住了28天,就又出现在脱贫攻坚一线。家人抱怨他,搞起工作不要命;镇政府领导责怪他,不听“招呼”,乡亲们也好心劝他,好好养伤,事情是做不完的。面对亲人的担心,领导的关爱,乡亲们的好意,毛传坤只好报之一笑,他语气凝重地说:“脱贫攻坚正处在节骨眼上,我这个支部书记能休养的踏实吗!”从此,无论是在筑路工地,还是在贫困户易地搬迁现场,都可以看到毛传坤这位“拐杖支书”劳累的身影。

  为什么石门县的这些党员干部,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这么拼着性命地干?一是石门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机制。二是在这场攻坚战中,激发出了党员干部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干劲和激情,尤其是他们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激活了对人民群众的那份感情。正是因为石门的党员干部,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和战则必胜的信念,石门的这场攻坚战才得以顺利推进。

  精准施策,产业为先:

  针对不同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路径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拔掉穷根的关键所在。为此,石门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之策和长远之计。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石门县每个村都建立起20万元的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基金,以奖代投,鼓励群众家家发展生产,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特别是依托湘佳牧业、稼禾农业、渫峰茗茶、汉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采取“公司+集体经济+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柑橘、茶叶、无患子、青钱柳、猕猴桃、油茶、吊瓜和石门土鸡、香猪、岩蛙等特色产业,确保贫困户稳步增收。

  通过3年的努力,除15个城市社区外,全县316个村每村都发展了1个以上主导产业。其中150个村发展柑橘产业,带动贫困人口8343人实现增收。为此,石门县获得了“2017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64个村发展油茶、无患子等林业产业,带动贫困人口10250人实现增收;117个村发展茶叶产业,带动贫困人口4500户13000多人实现增收,石门县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茶叶扶贫示范县”。同时,全县土鸡养殖规模达到2400万羽,带动贫困人口4224户12380人实现增收;年出栏香猪5.5万余头,带动贫困人口5099户15308人实现增收。

  二是实行股份制合作。在石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农民土地,实行规模经营,发展壮大产业,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

  目前,在111个贫困村建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在贫困村的覆盖率达到91%,流转贫困农户土地3.33万亩,受益贫困人口14791名。石门县丰瑞乐家庭农场是湖南省首家成功注册的家庭农场,先后流转租赁蒙泉镇潘家铺、孙家嘴、上五通3个行政村(居)352户村民1863.4亩土地,一大批贫困劳动力被农场聘请为年薪工人或季节性零工。

  三是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石门县结合省、市推进光伏扶贫的优惠政策,在贫困村大力实施光伏发电项目。2017年,湖南省下达石门县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任务涉及13个乡镇、2个农林场共62个村(居),每村装机60千瓦,总装机3720千瓦,总投资额3720万元,62座光伏扶贫电站全面建成并网发电,受益贫困人口16691人。

  四是开展电商扶贫。积极把“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引入农村,出台了《石门县电子商务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石门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石门县电子商务万人培训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

  现在,全县设立乡村电商服务网点266个,其中贫困村设立121个,覆盖率达100%,创办电商扶贫培训基地5个,全县电子商务从业人员5500多人。近三年,石门柑橘、石门茶叶、石门湘佳土鸡、大蒜油、山茶油等30多种石门本地特色品牌产品在网上销售额累计达14.7亿元。

  五是大力推进旅游扶贫。石门县将旅游扶贫工作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十大工程”之一列入了《石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扶贫”模式,带动2535贫困户、8365人实现稳定脱贫。2017年接待乡村旅游243万人次,占全县旅游接待人次40%。

  坚固堡垒,唤起民心:

  把基层党组织强固起来,把党员凝聚起来,把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激发起来

  在决胜脱贫攻坚中,石门县委、县政府清醒地意识到,一个贫困村,能不能脱贫,会不会返贫,关键是村支两委“领头雁”发挥作用如何?从201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能人型”村级班子,共选派了200多名优秀干部和能人到贫困村担任主要负责人,建起了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在操作中,石门县结合2017年村(居)“两委”换届,采取在现任村干部中择优留、在致富带头人中择优选、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择优引的措施,一大批能人进入了“两委”班子。数据显示,去年,全县1507名村干部中有农村致富能手403人、大专以上学历279人、返乡外出务工经商人员64人,村干部队伍结构极大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党员亮身份,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是石门县把党员凝聚起来的一大特色。通过党员挂牌上岗、公开承诺和发放“名片”等形式,让党员身份亮出来,责任担起来,让每个党员都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平台、有责任、当先锋、作贡献。4年来,全县共有3788名有帮带能力的农村党员结对帮扶9155个贫困户。

  推进“头雁工程”“能人治村”,是石门县在扶贫攻坚中呈现出的最大亮点。去年,在推进智慧党建这项工作中,石门县就谋划于长远。在为331个村选派党建联络员时,着重看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政治素质高,二是年富力强,三是本土能人。其目的就是待这批年轻干部在基层得到磨炼,有了阅历后,再从他们当中选拔佼佼者,担当村支两委的“领头雁”。

  如果说“头雁工程”,起到了坚固基层党组织堡垒的作用,那么,“能人治村”也达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大山深处的三圣乡山羊冲村曾是出了名的省级贫困村。返乡企业家黎静担任村委会主任后,筹资4000多万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2016年全村脱贫,人均纯收入达万元,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全国美丽乡村的华丽蝶变,去年11月,山羊冲村还获得“全国文明村”的殊荣,黎静本人也被评为2016年度“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

  榜样的力量,最能感召人。在黎静的带动下,现在石门县有近60名企业家纷纷回到本土担任村主任或“名誉村长”。

  在石门397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哪里有脱贫攻坚战场,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在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的影响下,全县的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强不息,迸发出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三圣乡彭家堰村贫困户张明耀,是个年过七旬的老人。2014年,通过政府扶持,老人养起了蜜蜂。他从当初的三五桶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桶,每年的收入至少7万元以上。尝到甜头的张明耀,主动退出贫困户后,收创业大学生谢光明为徒,成立了一繁蜂顺养蜂合作社,带领着20多户贫困户从事甜蜜的事业。张明耀不等不靠,勤劳致富,在当地传为佳话,去年被石门县评为“自力更生模范”。

  今年56岁的程远山,是新铺镇岳家棚村的村民。他爱人因子宫瘤无法从事繁重劳动,大儿子因手掌受伤失去了劳动力,一个女儿还在读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全靠程远山在外打工支撑着这个多难的家。2014年年底程远山回家过春节,听说自己家被列入建档立卡户,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村支书柴德炎的鼓励下,这位山里汉子靠产业扶持资金建起了1100平方米的养鸭场,镇政府和村支两委还整合项目帮他修起了一个80立方米的沼气池,并帮助他申报加入了湘佳牧业“公司+农户”养殖体系。去年,程远山养了4万只鸭子,毛利就有12万多元。程远山靠养鸭致富,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而且还修建了新房,全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新铺镇永兴桥村的王忠铭,是个移民搬迁户。由于致富无门,加上一对会读书、成绩好的女儿,前几年分别考上了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和陕西宝鸡文理学院,家庭负担常常压得王忠铭喘不过气来。去年年初,他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从县供销社领养了10箱蜜蜂,当起了“蜜蜂保姆”。去年底,他代养的10箱蜜蜂,每箱100元,纯收入就有3000多元。今年,他自己养了10箱蜜蜂,加上代养的10箱,仅此一项纯收入就达1.5万元以上。为此,石门县委在永兴桥村召开蜜蜂养殖现场推介会,将其列为全县产业扶贫项目之一,在122个贫困村推广。

  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一个一个历史变化,回首观之,可赞可叹。但深谋远虑的石门县委一班人,没有被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而陶醉,他们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到2020年,不让一个群众在共同富裕路上掉队,才是脱贫攻坚的大考。

  为了迎接这场大考,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门县委书记谭本仲坚定地说:“脱贫攻坚不能止步,小康建设任重道远。我县上下必须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坚持‘四个不摘’‘四个只增不减’,大力推进后扶后帮工作,确保脱贫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胜利!”

  石门县委副书记、县长郭碧勋充满信心的说:“只要我们坚持全县一盘棋,整体联动抓落实,坚持财政一支笔,整合资金抓落实,坚持工作一线法,整肃干部队伍作风抓落实,就一定会打赢脱贫攻坚战。”

  时代是出卷人,干部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充分相信,在石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67万人民,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一定会交上一份精彩的答卷。

  石门的这场脱贫攻坚战,赢得了阶段性胜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周勇军李飞姜鸿丽李寒露肖洋桂鲁融冰胡红霞)

精彩推荐

  • H5|七夕到,这些七夕风俗你知道吗? H5|七夕到,这些七夕风俗你知道吗?
  • 甘肃庆城北欧风情薰衣草庄园成陇上别具一格旅游名片 甘肃庆城北欧风情薰衣草庄园成陇上别具一格旅游名片
  • 人大代表甘肃法院行——为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建言献策(图) 人大代表甘肃法院行——为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建言献策(图)
  •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官方网站正式上线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官方网站正式上线
  • 加大问责力度补齐环境保护短板  兰州市城关区重点实施八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加大问责力度补齐环境保护短板 兰州市城关区重点实施八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 敦煌葡萄甜到心(组图) 敦煌葡萄甜到心(组图)
  • 零距离触摸沙漠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兰州市少年儿童生态道德实践夏令营民勤举行 零距离触摸沙漠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兰州市少年儿童生态道德实践夏令营民勤举行
  • 【摄影】救灾一线的共产党员 【摄影】救灾一线的共产党员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迎接甘肃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临夏准备好
2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三次主
3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藻井
4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舞乐
5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初唐舞乐
6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舞乐
7   李荣灿在调研北环路滑坡情况时强调:争
8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北魏药叉
9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中唐舞乐
10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舞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