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浙教授主编丛书《中国艺术与哲学》(1-4卷)出版发行
原标题:陈中浙教授主编丛书《中国艺术与哲学》(1-4卷)出版发行
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陈中浙教授主编的《中国艺术与哲学》四卷本丛书,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据悉,近四年来,陈中浙教授在永临书院邀请了国内外多位研究艺术与哲学的知名专家学者,为书院的“书法与国学”高研班开设了“大国学”课程。这套丛书就是根据诸位专家学者在这个高研班上的讲课录音整理汇集而成的。所谓“大国学”课程,既有儒释道三家的重要经典导读,也有政治、经济、外交、国际战略以及“互联网+”等时事性专题讲座,更有像戏曲、绘画、篆刻、电影、诗词等相关艺术领域的讨论。例如哲学方面有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的《志于道,游于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与《唯变所适,惟义所在——中国的智慧》、中国政法大学李虎群教授的《老庄之“道”的玄机——中国文化基本概念的问答》,经典导读方面有中央党校陈中浙教授的《问道<大学>》与《<金刚经>导读》,诗词方面有中国美术学院钱伟强教书的《寻觅津梁——诗词创作的“易简之道”》与李达的《明法度求自在——诗律略说》,戏曲方面有北方昆剧院原院长丛兆桓的《雅韵弦歌六十载——梨园大师昆曲丛谈》,影视方面有北京电影学院的副院长俞剑红的《银幕之下——美国电影的成功经验与我国电影业发展对策》,书法方面有国家博物馆杨军的《国博宝藏——国家博物馆馆藏历代碑帖鉴赏》,绘画方面有中央美院陈相锋教授的《不可一日无此君——墨竹的画法》,考古方面有北京大学考古系的齐东方教授的《复原长安,梦回大唐——长安与大唐文化》,以及《大智慧,大格局——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从罗马到北京——中华巅峰文化的激活》、《吴侬软语诉柔情——苏州评弹》等课程。
陈中浙教授希望借助这套丛书,每一位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朋友能走进哲学的领域,走进“大国学”的课堂,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思考与提升自己作品的格局和意境。
总序
陈中浙
前段时间,著名汉学家、加拿大的卜正民教授主编了一套《哈佛中国史》。在自序里,他写到自己曾因为不是一名中国人,无法做到像熟悉母文化一样去理解中国文化而感到迷茫与困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把自己的迷茫与困惑告诉了清史专家朱维铮教授。朱教授用一个比喻回答了他:“你想象中国是一个仅有一扇窗户的房间。我坐在房间里面,屋里的一切都在我的目光之中,而你在房间外头,只能透过窗户看见屋里的景象。我可以告诉你屋内的每个细节,但无法告诉你房间所处的位置。这一点只有你才能告诉我。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研究需要外国学者。”
这个富含深意的比喻也令我想起了自己20多年前的一个决定。我从小学习书法绘画篆刻,大学也是书画专业。但是,1996年9月,我毅然决定要暂时放下这些曾被视作生命的艺术,去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熟悉我的人都对我的这个选择表现出极大的不解。他们的理由是,你一直以来都是学习书法篆刻艺术的,为何不在这方面专心做下去,而要跨行去学哲学呢?再者,感性的艺术和理性的哲学似乎相距“十万八千里”,这种转变到底行不行呢?
如今,重新审视当初的决定,我觉得还是非常正确的。也许当初的选择是懵懵懂懂的,我只是隐隐感觉到学习哲学能为我的艺术创作带来一番不一样的感受。但是,自从北大毕业后,我把研习的重心同时放在了书法艺术与哲学上,我就越来越清晰地体会到两者交融所带来的灵感与启发:当我从事哲学思考时,身上就会拥有一种富于艺术情思与意趣的独特视角,而当我从事艺术活动时,心里就会出现一种源于哲学智慧的强大自信和动力。这种自由徜徉在艺术与哲学之间,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美妙感觉,却是单纯从事艺术工作或哲学研究的人所难以领略的。
结合卜教授与朱教授的观点以及我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经历,我十分希望所有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都既能坐在房间里默下苦功,也能有机会走到房间外开拓视野。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想法,我从四年前开始举办“书法与国学”高研班。在这四年中,我的想法与做法得到了很多老师、同道以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支持。在课程设置与题目拟定上,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目前,高研班已建立起非常丰富的课程体系,既有儒释道三家的重要经典导读,也有政治、经济、外交、国际战略以及“互联网+”等时事性专题讲座,更有像戏曲、绘画、篆刻、电影、诗词等相关艺术领域的讨论。我把这些课程称为“大国学”。只有在“大国学”的浸染下从事书法艺术,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书法的意蕴,写出来的字才会显得有内容,有份量,才有资格与古人相较一番。而所有被邀授课的老师,也都表现出了极强的专业精神与极高的品格修养,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们终身受益。
四年,相当于一个大学本科的时间,这对于办学者或求学者来说都意义非凡。所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我征得每位老师的同意,把四年来所有“大国学”的课程实录都整理成文字稿,并集结成这一套丛书。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每篇讲义根据丛书编排的需要,适当作了调整,但书稿对讲课人的上课风貌与语言特征都作了最大限度的保留,以便还原当时讲课的场景与氛围。希望借助这套丛书,每一位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朋友能走进哲学的领域,走进“大国学”的课堂,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思考与提升自己作品的格局和意境。同时,我也希望这些散落在书斋里、课堂上的金玉良言,能变成全社会共同分享的资源,使更多的人能看到一些平常不曾留意却又非常值得用心去学的东西。
在本丛书的编辑过程中,我的研究生张利国、常馨悦、马啸东、王树平、林丹慧、陈小鹏、雷茜之以及书院的陈涵女史等都做了大量的整理与校对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8年5月17日于永临书院
第一卷目录
志于道,游于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 楼宇烈1
达理妙通天
——易学大师解读风水奥秘/ 张得计30
功夫在字外
——漫谈书法与人生/ 张索 39
了彻心源
——禅宗与中国文化/ 陈中浙55
“谜”之意趣
——中国灯谜趣话与佳谜赏析/ 卢志文83
雅韵弦歌六十载
——梨园大师昆曲丛谈/ 丛兆桓107
书法?笔法?规律
——从四则古书论谈起/ 郑晓华123
寻觅津梁
——诗词创作的“易简之道” / 钱伟强145
第二卷目录
一切从艺术开始
——言辞、读书、艺术/ 崔希亮1
银幕之下
——美国电影的成功经验与我国电影业发展对策/ 俞剑红18
舍筏的智慧
——《金刚经》导读/ 陈中浙55
翰墨聚珍
——观中国书画收藏市场的风云变幻/ 齐建秋78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走进昆曲/ 王丽媛94
国博宝藏
——国家博物馆馆藏历代碑帖鉴赏/ 杨军 109
逍遥之境何处寻
——在与儒、佛比较的视域中感受老庄之道/ 李虎群152
与古为徒
——中国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 柯小刚185
第三卷目录
唯变所适,惟义所在
——中国的智慧/ 楼宇烈1
大智慧,大格局
——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 刘延申27
实现中国梦的好工具
——物联网与大数据/ 陈宗年61
京师名伶话国粹
——京剧赏析/ 侯宇 85
从追寻《列子》的奥秘说起
——欧洲视野中的中国文化/ 杨一心107
老庄之“道”的玄机
——中国文化基本概念的问答/ 李虎群127
不可一日无此君
——墨竹的画法/ 陈相锋137
修齐治平
——问道《大学》 / 陈中浙153
再造人生
——书法价值的生活体验/ 周文彰193
第四卷目录
从罗马到北京
——中华巅峰文化的激活/ 姜海川1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漫谈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苏士澍43
个个心中有仲尼
——儒家的仁义之道/ 李虎群51
复原长安,梦回大唐
——长安与大唐文化/ 齐东方86
吴侬软语诉柔情
——苏州评弹/ 盛小云121
虚实浓淡话墨香
——漫谈书法艺术/ 陈中浙128
明法度求自在
——诗律略说/ 李达 156
此心光明
——用中华传统文化完善自己/ 陈中浙175
相关新闻
- 2018-08-09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争端正在伤害美国——访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唐纳德·布德罗
- 2018-08-07太行山花已烂漫——追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
- 2018-07-19“阅读文学经典”系列开讲 教授解读“梁山好汉”
- 2018-07-17陕西师范大学10余位老教授手写约4500份录取通知书